中外專家學者研討“環境權的保障與發展”
2022-06-24 17:18:4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魏夢佳)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0屆會議“環境權的保障與發展”邊會23日在線上舉行。會議由中國人權研究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承辦。來自國內外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環境權的基礎理論、作為憲法權利的環境權、環境權保障的立法與實踐、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環境權保障、環境法典背景下的環境權等議題展開研討。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黃文藝&&,隨着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對環境權利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作為一種新型人權,環境權概念如何界定、在憲法法律中如何表達、與其他利益如何協調等理論問題的解決需要扎根本土,也需要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呂忠梅&&,當前,環境權作為人權在我國政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環境權進入環境法典有較為充分的基礎。編纂一部體現時代特色、實踐特色和未來取向的環境法典,將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環境保護權利新需求提供更為充實的法律保障。

  天津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建學認為,中國歷次修憲都為充分保障環境權奠定了規範基礎。環境權的地方經驗以及域外經驗逐漸被全國性的法律乃至憲法所吸收,以此為基礎會形成較為豐實的環境權保障機制。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秦天寶介紹了對環境權實現的法律路徑的認識。他&&,依法保障我國公民的環境權利是我國人權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正在把人民對優美生活環境和美好生活的需求融入立法、行政、司法的全部過程中去。

  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薩賓·施萊克教授&&,全球環保意識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逐步提高,環境權現已逐步被各國憲法、相關法律和區域性國際條約所納入,環境保護的國家目標有基本權利化的趨勢。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王立德教授認為,碳排放權交易具有易於管理、建設和實施等特點,但也存在體制難以設計、政治經濟因素可能破壞目標實現等劣勢。

  研討會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高校,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等國外高校及研究機構的法學專家也分享了各自國家關於環境權理論與環境立法的發展情況。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文敏
北京要聞
中考考點準備就緒
中考考點準備就緒
酷暑下的堅守
酷暑下的堅守
千年古樹的新家園
千年古樹的新家園
北京:新冠疫苗接種進社區
北京:新冠疫苗接種進社區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7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