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保護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
2022-06-10 08:51:31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這一年之始,“雙奧之城”北京迎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這一年又將迎來黨的二十大召開。在此時代背景下,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對接“一核一城三帶兩區”重點建設任務,促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不斷提升非遺保護水準,在細分的領域給予非遺項目更具針對性的保駕護航,也在更高更廣闊的舞臺上秉承“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延慶冬奧村中國傳統文化展示區

  2022年元宵晚會景泰藍制作技藝展示、北京燈彩展示

  央地共建擴大北京非遺影響力 多措並舉促非遺保護科學發展

  完善非遺名錄體係 更多傳世技藝上榜

  2021年秋,北京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出爐。在項目申報過程中,北京開展“央地共建”模式,首次邀請從事非遺保護工作的中央在京單位參加北京市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最終,此批新增的52個項目中出現了故宮博物院“傳統百寶鑲嵌制作與修復技藝”、國家博物館“青銅器修復及復制技藝”、國家圖書館“敦煌遺書修復技藝”等一批傳世技藝。而伴隨它們的加入,越來越多國寶有了走進公眾視野的機會。

  完善非遺保護機制 細分領域建立長效機制

  最近三年,伴隨《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條例》出臺,與之相配套的《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方案》《北京市傳統工藝振興實施意見》《關于積極引導殘疾人參與非遺保護和非遺技藝傳承培訓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也相繼實施,北京非遺保護已逐步建立起長效機制。

  而最近一年來,這種非遺保護的長效機制已延伸到更多細分領域,為不同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提供了工作準繩。2021年12月,北京出臺《北京市曲藝傳承發展實施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北京是中國北方曲藝的重要集聚地和發展提升地,以相聲、北京評書、京韻大鼓等為代表的北京曲藝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該《計劃》通過八項任務和三項保障措施切實加大對優秀曲本創作、曲藝演出實踐的扶持力度,推動解決曲藝傳承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傳承北京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今年3月,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公布了《北京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目錄》共收錄景泰藍制作技藝、張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藝、漢白玉雕等37個傳統工藝項目。入選《目錄》的項目具有較為鮮明的北京特色,具備一定傳承基礎和發展前景,傳承人數較多,有助于發揮示范作用,能夠形成國家或北京市文化品牌,也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就業、提高從業人員收入。《目錄》的發布有助于在現代生活中推廣手工勞動的創造性價值,在全社會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旅遊業注入更加優質、更加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內容。

  京劇劇裝、京繡

  亮相高規格展示平臺 北京非遺添彩冬奧

  2022年北京成為世界上首個“雙奧之城”,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抓住難得機遇,以“文化中國”為主題組織開展了“北京2022”京城迎冬奧、非遺賀新春非遺主題係列活動,將冬奧文化與中國的節慶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通過衣食住娛、詩香茶花等方方面面為世界各代表團運動員、教練員和國際奧會官員營造出沉浸式文化氛圍,讓中國故事的浪漫與深邃伴隨著各國來賓傳遞到世界各地。

  以北京冬奧村、延慶冬奧村、冬奧會主媒體中心“文化中國”展示區為核心,經過徵集遴選,北京組織300余件非物質文化遺産作品入展,面向各代表團運動員、注冊記者以及國際奧會官員等嘉賓展示了北京優秀傳統文化。比如,“燕京八絕”之一的景泰藍蝶瓶,由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楊樹安贈送給美國奧委會主席、美國代表團團長。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火繪葫蘆技藝繪制的葫蘆藝術品被贈送給胡安·安東尼奧·小薩馬蘭奇。同時,北京冬奧村和延慶冬奧村的運動員公寓內,每個房間內都有滿載著吉祥和祝福的北京非遺文化産品送給運動員:有的是火繪葫蘆、有的是北京絹人娃娃、還有福字香囊等。

  除了靜態展示,很多溫情也潛移默化讓“北京非遺”得到跨國界認同。北京面人技藝制作的冰墩墩獲得摩納哥親王阿爾貝二世的讚賞,財神臉譜吸引新加坡總統哈莉瑪駐足,親手用毛筆書寫春聯成了許多外國運動員代表隊熱衷的文化活動……該係列活動獲得媒體廣泛關注,以圖文、海報、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在報刊App、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微博等多個平臺宣傳報道,各類宣傳報道共計百余條,推動非遺融入當代生活。

  去年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還組織非遺傳承人創作富有紅色文化意義的非遺作品,推薦參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經組織徵集作品和黨史專家審核,剪紙、核雕、景泰藍制作、皮影制作4項技藝的6件作品參加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並被收藏,其中2件景泰藍制作技藝非遺作品被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永久收藏。

  元宵佳節,12位北京非遺傳承人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2年元宵晚會》,向全國觀眾展示了彩塑京劇臉譜、剪紙、北京絹人、布老虎制作技藝等。熱播電視劇《人世間》的主創人員薩日娜等,還圍坐在非遺剪紙項目傳承人楊鉞身邊,一起完成了根據該劇全家福海報制作的剪紙作品。非遺傳承人們還拍攝了宣傳視頻,上線微信春晚視頻號新媒體平臺,晚會相關話題全網閱讀量達22.9億。

  進一步豐富文獻積累 出版多主題叢書

  近年來,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持續組織編輯出版主題圖書,調動全社會力量促進非遺的傳承和傳播,為即將建成的國內首家專門搜集、展現非遺文獻的非遺文獻館積累珍貴資料。

  2021年10月,《北京中軸線文化遊典》係列叢書出版。這是首部以中軸線為核心,突出文旅融合特色,從營城、園林、商街、名人等不同角度講述老北京城變遷和人文歷史故事的叢書。該叢書以4函16冊300余萬字,聚焦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的挖掘與展示,用引人入勝的語言傳遞中軸線魅力,陪伴讀者在遊走中了解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文化內涵,實現傳統文化的時代表達。

  2021年12月,長城文化帶主題書籍《長城就在屋檐下:長城非遺遊》出版。此書一套兩冊,以非遺為重點,以長城文化為核心,提煉北京市長城文化帶相關文化標識、自然風貌、旅遊特色等元素,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世界旅遊名城建設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歷史契機,圖文並茂地呈現長城文化帶沿線的歷史文化風貌和旅遊體驗亮點。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叢書一年來不斷有新進展。曹鳳岐、李繼宗、蔡金昌、宋永田、沈迎5位傳承人的口述史共計69.3萬字,業已編輯出版。這套叢書記錄保存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個人記憶中具有遺産價值的文化資料,突出項目與傳承人的獨特魅力,兼具文獻資料價值與可讀性,推動非遺在傳播普及中得到保護和發展。如今該叢書已出版了35冊。

  為認真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關于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強化大運河沿線非遺保護傳承等有關要求,為講好大運河故事,堅定文化自信,提升大運河北京段的文化影響力,今年,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還將組織創作具有文化傳播作用和旅遊體驗功能的大運河主題書籍。

  此外,為全面、真實、係統地記錄傳承人對文化傳統的深刻理解與自身掌握的精湛技藝,為後人傳承、研究、宣傳、利用非遺留下寶貴資料,2021年開展連麗如(北京評書)、楊鳳一(昆曲)等10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記錄工作,形成視頻資料230余小時,收集資料7000余份,口述文字稿150余萬字。截至目前,已完成雷雨霖(鶴年堂中醫藥文化)、郎志麗(北京面人郎)等20位傳承人的記錄工作。

  《北京中軸線文化遊典》美文——誦古通今 外封及內封

  名校名師助力人才梯隊建設 非遺“扶智”惠及京津冀和新疆

  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委託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舉辦了涉及漆器髹飾技藝、玉雕、景泰藍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的研培班共三期,培訓了來自京津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的非遺傳承人60余人。

  中央美術學院舉辦的2021年非遺研修班聚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玉雕,以“文化潤疆,以美育人”為主題,匯集校內外專家、教師,以及二十位和田玉雕刻技藝傳承人、從業者完成了為期一個月的研培項目。

  研培課程分為講座與參觀、理論與實踐兩個板塊,先後邀請了喬曉光、王少軍、董書兵、李博生等相關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授課,授課老師帶領學員們體驗了現代雕塑的工具和方法,學習並討論當代藝術中的形式與觀念,掌握並使用3D掃描等數字化創作工具,提升了傳承人的文化意識、媒介意識和品牌意識。

  由北京工美高級技校和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共同承辦的2021年非遺傳承人研修班則為來自北京、河北、浙江、上海等地的20名學員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增強文化自信,提高專業技術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準。北京市工美高級技校實施的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也為京津冀20位學員的景泰藍制作技藝提升創造了良好學習平臺。

  《北京中軸線文化遊典》碑刻——皇皇史冊 內文插圖

  非遺保護專項資金落到實處 助力項目品牌化多元化傳播

  北京利用非遺保護資金,在開展技藝傳承、人才培養、傳習交流、宣傳推廣、文化內涵挖掘、傳統文化教育、支援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參加重大活動等方面積累了重要經驗,使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非遺項目得到了幫助提升。近一年來,專項資金在助力項目品牌化多元化傳播方面著墨頗多。

  北京評書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連麗如先生和弟子在“宣南書館”演出“北京評書”節目的同時,繼續挖掘傳統曲藝的文化內涵,整理傳統評書書目,對老曲目進行理論和技藝研究以及宣傳推廣;一得閣墨汁制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北京一得閣墨業有限責任公司,使用補助資金拍攝影音資料、制作宣傳冊,開展“墨汁與書法—非遺傳承入課堂/社區”的體驗活動,對一得閣文化進行廣泛宣傳,弘揚非遺傳統文化;景泰藍制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成功舉辦藝術精品紅色主題展及國慶期間係列活動。在建黨百年之際,完成景泰藍“百年輝煌”和展示抗疫故事的創新作品,培養景泰藍制作技藝人才隊伍,積極參加北京非遺展示活動,加大非遺品牌宣傳報道。

  老技藝新産品打開市場 非遺購物節出招

  為拓展非遺市場化保護途徑,北京2020年以來在網上推動“非遺+消費”模式。今年6月11日至18日,“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非遺購物節將與京東、抖音、北京時間等互聯網平臺合作上線。在互聯網平臺創新玩法,集中投放資源保持持續輸出,使得北京非遺的宣傳既有深度內容,也有趣味互動,營造“沉浸式”非遺線上體驗,推動北京非遺“破圈”,提升北京非遺社會影響力。

  不僅榮寶齋、全聚德、天福號、東來順、一得閣、吳裕泰、紅螺食品等著名老字號的明星産品將線上上集中推廣銷售,線下探店活動也將帶領市民走訪前門大柵欄同仁堂、張一元、內聯升、一得閣和六必居等店鋪。

  6月11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即將到來,非物質文化遺産將再次成為全社會矚目的焦點。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京非遺將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華。

  (原標題:北京非遺傳承保護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 埋頭耕耘 在更細分領域專項保護昂首高歌 在更廣泛舞臺綻放光彩)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通航在即
通航在即
加油!少年!
加油!少年!
北京大部分區域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
北京大部分區域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
助力高考
助力高考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2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