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全面開展歷史建築掛牌保護
2022-03-29 09:11:11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歷史建築,對保護傳統風貌、延續歷史文脈、留存城市記憶、提升城市品質意義重大。本市近日發布《認識身邊的歷史建築》公眾科普讀本,介紹歷史建築相關知識,提升公眾保護意識,為歷史建築保護管理提供支撐。據悉,2022年,北京將全面開展歷史建築掛牌保護工作。

  讀本由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組織編制,主要包含“什麼是歷史建築”“歷史建築的分類保護”“我能為歷史建築保護做什麼”“歷史建築保護中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如何活化利用歷史建築”等五部分內容,深入淺出,生動詳細。

  “歷史建築”是指平面布局和建築要素至今尚存,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且尚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包括優秀近現代建築、工業遺産、掛牌保護院落、名人舊(故)居等。2017年起,市規自委同市文物局、市住建委、市農業農村局成立聯合工作小組,聯合各區政府,開展歷史建築的普查與確定工作,經市政府批准,已分三批次公布歷史建築共1056棟(座)。2021年新版《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將歷史建築納入保護範圍。依據建築形式、歷史使用功能、建築年代等,本市對歷史建築進行分類保護。已公布的歷史建築分佈在11個區。

  “歷史建築”原則上為建成50年以上的建築,而建成不足50年,但具有特別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或非常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的建築也可納入歷史建築名錄,如菊兒胡同新四合院、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歷史建築群、中國國家圖書館等。這些歷史建築承載功能多樣,建築風格多元,也是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本市將全面開展歷史建築掛牌保護工作。相關負責人介紹,清晰明確的標誌牌對於幫助公眾識別歷史建築有重要作用。去年底,北京完成首批歷史建築示範掛牌,包括政協禮堂、民族文化宮、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63棟(座)歷史建築。標誌牌中央顯示建築名稱,左上角附有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徽標,正下方顯示建築編號、公布時間、公布單位及平面示意圖等信息。

  除了掛牌保護,本市還將按照“一棟一檔”的原則為歷史建築建立檔案,涵蓋基本信息、歷史價值、風貌特色、保護範圍等,並詳細記錄具有保護價值的部位。(記者 陳雪檸)

  (原標題:本市今年全面開展歷史建築掛牌保護 科普讀本《認識身邊的歷史建築》發布)

+1
【糾錯】 責任編輯: 雲賽俠
北京要聞
  • “1+X”網校助家長提升家庭教育
    記者從市婦聯獲悉,“北京市網上家長學校”已開發推出40門家長慕課課程,錄製微課360余節,家長可通過手機隨時參加學習。“北京市網上家長學校”還通過在線討論、現場諮詢、主題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密切學校和家庭的&&,形成家校溝通新渠道。
  • 海淀區公租房專項配租 面向未成年子女較多家庭
    記者昨天從海淀區房管局獲悉,海淀區面向未成年子女數量較多的公租房輪候家庭開展專項配租,將於3月31日10時起開展意向登記工作。公租房備案家庭再次累計兩次放棄選房或簽約的,三年內不再向其提供房源。
  • 新冠抗原檢測臨時納入醫保
    本市將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及相應檢測項目臨時性納入基本醫保醫療服務項目目錄,由醫保基金按規定予以支付報銷,每次檢測總費用不得超過11.37元。本市基層公立醫療機構、基層定點醫療機構,應通過北京市醫療保障信息平台開展抗原檢測試劑採購工作。
  • 郎園Station二期年內開放
    作為北京紡織工業發展的見證者,由北京紡織倉庫改造而來的首創郎園Station,成為又一“網紅打卡地”。南鄰亮馬河,北連壩河,西側被將府公園包圍,首創郎園Station成功融合自然與文化、商業。
  • 全市清明代祭服務突破1000次
    今年,本市繼續為無法到現場祭掃的市民提供代為祭掃服務。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清明祭掃服務接待啟動以來,截至3月28日,全市各殯葬服務機構已完成代為祭掃1170次。
運河春色
運河春色
林海守塔人
林海守塔人
“世界水日”倡節水
“世界水日”倡節水
珍稀候鳥頻頻飛臨北京平谷
珍稀候鳥頻頻飛臨北京平谷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1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