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記者林苗苗)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中國主題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專家提示,“打鼾”不僅不等於睡得香,還存在睡眠呼吸暫停風險,可導致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內的多種疾病,甚至誘發猝死。嚴重的“打鼾人”應及時去醫院呼吸科或睡眠醫學科就診。
世界睡眠學會秘書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韓芳介紹,大約每5位打鼾人中就有1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以睡眠時呼吸反復停頓為特徵,會導致血氧飽和度降低,可能引起高血壓、冠心病、腦梗、腦出血、糖尿病,乃至焦慮、抑鬱等,尤其在後半夜猝死風險較高。
韓芳介紹,程度比較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需接受治療,但目前就診率和治療率都不高。大眾普遍認為打呼嚕不是病,其實打呼嚕絕不等於“睡得香”。如果患者打呼嚕的聲音很大、忽高忽低,容易憋得滿頭大汗等,就更要警惕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教授郭兮恒介紹,患者可以到醫院的睡眠中心睡一覺,進行夜間睡眠監測,獲取包括腦電波、眼球運動波、肌肉活動電波、呼吸動作等信息在內的多導睡眠圖。此外,在醫生的指導下,患者也可在家中通過便攜式睡眠監測儀等可穿戴設備,對血氧飽和度等指數進行監測,來評估睡眠呼吸暫停的嚴重程度。
孩子如果愛打鼾,家長也要引起足夠重視。專家介紹,健康的兒童很少“打呼嚕”,打鼾是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對於處在發育期的兒童來説,還很有可能造成面部輪廓的改變。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主任醫師、教授高雪梅提示,孩子如果長期張口呼吸,鼻腔長時間得不到氣流的刺激,會造成鼻腔發育不全,使鼻腔、口腔之間的上腭高拱、前突,繼而出現兩眼間距增寬、鼻梁塌平、口唇增厚、牙列不齊、上切牙突出、缺乏表情等“腺樣體面容”。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帶孩子就診,早期可通過佩戴無創呼吸機或口腔矯正器進行治療。
-
世界睡眠日:“打鼾人”睡得並不香
韓芳介紹,程度比較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需接受治療,但目前就診率和治療率都不高。
-
疫情防控 北京東城:有序開展重點人群核酸篩查
-
北京東城:有序開展重點人群核酸篩查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2年3月21日 北京東城:有序開展重點人群核酸篩查 3月21日,在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街道鐘鼓樓文化廣場核酸採樣點,醫護人員為居民進行核酸採樣。
-
北京治沙40年 沙塵天顯著減少 超六成土地被點綠
受訪者供圖 2022年是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的收官之年,北京計劃新增造林綠化15萬畝、城市綠地200公頃。上世紀80年代開始,北京陸續開展了“三北”防護林工程、農田林網、重點風沙危害區綠化造林等工程,進行大規模防沙治沙。
-
北京市將於3月22日24時正式停暖
今天24時,本市將停止居民集中供熱,2021至2022年採暖季正式結束。停暖後短時間內不要改裝暖氣管線,確需改裝或更換暖氣片,一定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