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冼星海》首演 用舞蹈再現冼星海重要節點
2021-12-17 08:39:42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舞劇《冼星海》劇照。本報記者方非攝

  大幕開啟,一束強光打來,冼星海由樂池中緩緩升起,在天地間指揮着生命樂章。他的背影衣角飄飛,雕塑感油然而生。場景轉回白雪皚皚的莫斯科,在克裏姆林宮醫院裏,彌留之際的冼星海於睡夢中回望人生,親友托起的病床變成了船帆,他伴着浪濤起舞暢游,變成了最初的海上少年……

  在建黨百年、國家大劇院將迎建院14周年之際,昨晚,國家大劇院與寧波市演藝集團聯合製作的原創當代舞劇《冼星海》迎來首演,致敬“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總導演肖向榮、編劇許銳、作曲郭思達等一線藝術家組成了強大的主創團隊,以“音樂化交響敘事”的結構,再現了冼星海人生中的重要節點。

  整場表演中,簡潔現代、隱喻豐富的舞&呈現極富衝擊力。展現冼星海在異國流亡經歷的第三幕“故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伴着節拍器的“滴答”響聲,他的生命樂章進入倒計時。冼星海反復攀爬三角結構裝置的斜坡,試圖抓住象徵國境線的紅線,卻屢次滑落,20余位群舞演員形成人墻“國境線”,在舞&上不停地順時針轉動,一次次將他與家鄉無情阻隔,也表現着生命的日漸流逝。紅色燈光、白色雪片從舞&上空傾瀉而下,充滿了視覺和情感張力。

  本場首演由魏伸洲、李宇、王金格等青年舞蹈家領銜演繹,此前,整個劇組已在國家大劇院&湖舞美藝術中心進行了近4個月的封閉式排練。《冼星海》本輪演出將持續至12月22日,寧波市歌舞劇院首席演員夏天、王鈺也將飾演冼星海和妻子兩個重要角色。

  挖掘音樂家側面故事引觀眾共鳴

  以“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為主角的作品,為什麼做成了舞劇,而非歌劇或音樂劇?

  “最初立項時,我們考慮過把冼星海先生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做成一部大歌劇。”總導演肖向榮説。但如何利用冼星海留下的寶貴音樂財富,是一個必須滿懷敬畏且難度極高的挑戰,相比起來,舞劇的操作性更高。冼星海一生中的許多遭遇充滿了強烈的戲劇性,“長於抒情”的舞蹈很適合表現他的內心情緒、他的“激情和投入”,“唱還是有音高極限的,但舞蹈能更進一步,加上群舞的襯托,會非常有爆發力。”

  總體來説,音樂創作仍然是舞劇《冼星海》中相當重要的部分。“要去寫一位音樂家,壓力確實很大。這部舞劇不能成為單純的冼星海作品連奏,否則我們的創作就失去了意義。”作曲郭思達説,“怎麼能既讓舞劇的音樂既描繪了這個人物,又把他的作品融匯在我們的創作中,是最困難的。”郭思達選取了家喻戶曉的《黃河大合唱》作為最主要的靈感來源,將它的主題貫穿於全劇始終。也許有些細節,觀眾不太容易察覺,但從作曲技法的層面來看,致敬幾乎無處不在。

  在尾聲部分,《保衛黃河》完整出現,伴着那傳唱不息的經典旋律,舞&上,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群眾朝向希望堅定前行。這版男聲咏唱的《保衛黃河》節奏放緩,深沉而凝重,在風格上與大家最常聽到的版本差異很大。“我們會拋掉一些傳統的概念,以當下的視角和手段來詮釋冼星海先生的作品。主創團隊的理念一直很統一,一味還原並不是初衷。”郭思達為音樂融入了交響、電子等相當多樣的元素,在展現國難當頭的革命之舞時,音樂甚至帶上了輕搖滾范兒。這並非為創新而創新的博眼球之舉,而是因為在郭思達看來,搖滾熱烈又飽含衝擊力,恰好適合帶動情緒,“我們也嘗試過其他很多種方式,但都不如搖滾聽起來酣暢淋漓。搖滾是現代人宣泄情感的表達習慣,只要能符合創作的精神和理念,我們不排斥任何手段。”

  包括多元兼容的音樂在內,舞劇《冼星海》是一部立足當下的作品。作為創作者,肖向榮認為,誕生於今天的作品一定要引起當代觀眾的共鳴。在音樂家這重身份的基礎上,《冼星海》進一步挖掘了冼星海許多能引人共鳴的側面:他是兒子、丈夫、父親,也是學生、摯友、思念故土的游子。在巴黎求學時,他一度遭遇冷落,苦悶憂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滯留異鄉的他熱切期盼著回到祖國,回到親友身旁……“我相信,觀眾並不只想在舞劇裏看到一個標準答案的冼星海。”肖向榮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讓青春在冬奧志願中綻放
讓青春在冬奧志願中綻放
“華夏之華”特展在北京舉行
“華夏之華”特展在北京舉行
延慶區持續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
延慶區持續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
密雲區無人設備上崗保護水源安全
密雲區無人設備上崗保護水源安全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7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