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田晨旭、陳鐘昊)一邊加緊建設、一邊“搶跑”運行。記者13日從北京市懷柔區兩會上了解到,北京懷柔科學城將推動以建設為主到建設與運行並重的階段轉變,科學設施集群效應與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將進一步發展完善。
懷柔科學城作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的主平台之一,在“十三五”期間,已初步形成了涵蓋大科學裝置、科教基礎設施和交叉研究平台的科學設施集群。目前,在建的29個科學設施項目中,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等9個項目已進入了試運行或科研設備安裝調試階段。其中,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先進光源技術研發與測試平台等設施已經“搶先”産出科研成果,如“超導腔、提升鎂離子電池密度從而可能助推其走向商業化的科研發現”“可營造接近絕對零度(零下273.1391攝氏度)低溫環境的無液氦稀釋製冷機”等。
到今年年底,懷柔科學城還有9個科教設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土建工程將完成施工。預計2022年,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設施將陸續完成土建工程,“十四五”時期布局的科學設施也將加快落地。科學設施邊建設邊運行的特徵將愈發鮮明,集群效應進一步凸顯。
未來五年,懷柔科學城科技創新要素也將進一步集聚併發揮作用。“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去年成立以來,吸引了不少國際化團隊開展研究工作。”懷柔科學城管委會創新服務處處長楊昊天介紹,該研究院坐落於懷柔科學城北部的永久院址正在加緊建設。
多家新型研發機構運行、中科院18家院所入駐、國際性科學組織落戶、發展高端儀器産業……目前,懷柔科學城在構建創新生態體系的過程中正發揮“科學磁石”作用,接下來還將推動國科大本科生入駐、北京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整建制搬遷等工作,努力實現邊建設邊運行、邊科研邊産出。
此外,隨着城市客廳、創新小鎮科技服務、交通、醫療等城市服務功能的建設與完善,懷柔科學城“科學+城”的框架體系將進一步成形,滿足科研人員的多元需求。
楊昊天介紹,未來五年,建設與運行並重的懷柔科學城將迎來新突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基本形成,新型研發機構、高水平研究院所和科創企業集聚發展,創新生態體系全面構建,一批原始創新、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成果不斷涌現。”楊昊天説。
-
扛大刀、擔大戲——青年演員“武動”梨園
經過近一個月的排演,該劇將於12月18日、19日在北京長安大戲院首演。
-
你不知道的冬奧事:防疫手冊對中方涉奧人員有何要求?
所有進入閉環工作的北京冬奧組委人員,應根據中國的疫苗接種指南,在承擔賽時工作14天前完成加強免疫。
-
百年鋼鐵熱土閃耀冬奧聖火榮光
在首鋼園,北京冬奧會火種燈與極具工業風的首鋼三號高爐交相輝映,照映百年首鋼與奧林匹克的深厚情誼。
-
北京懷柔科學城:向建設與運行並重轉變
記者13日從北京市懷柔區兩會上了解到,北京懷柔科學城將推動以建設為主到建設與運行並重的階段轉變,科學設施集群效應與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將進一步發展完善。
-
七大關鍵詞梳理冬奧《防疫手冊》2.0版關鍵更新
新華社發(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關鍵詞三:既往感染者額外檢測要求 對於既往感染者額外檢測要求,《防疫手冊》2.0版&&,入境前,既往新冠肺炎感染者應至少在出發前8個工作日,向北京冬奧組委提交相關材料進行審核,包括確診、康復情況的英文版醫學證明或實驗室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