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 題:讓新型數字基礎設施賦能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升級——訪工信部相關司局負責人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工信部16日對外公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信息通信行業整體規模進一步壯大,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聯、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創新能力大幅增強,新興業態蓬勃發展,賦能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能力全面提升,成為建設製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堅強柱石。
“十四五”期間,5G等新基建將怎樣推進?哪些互聯網新應用將站上“風口”?如何保障數據和網絡安全?記者專訪了工信部相關司局負責人。
力爭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26個 實現城市和鄉鎮全面覆蓋
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和基石,也是拉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規劃明確,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保持國際先進水平。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説,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建成5G基站超過115萬個,佔全球70%以上。5G終端用戶達到4.5億戶,佔全球80%以上。
他&&,基礎設施從以信息傳輸為核心的傳統電信網絡設施,拓展為融感知、傳輸、存儲、計算、處理為一體的,包括“雙千兆”網絡等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等數據和算力設施、工業互聯網等融合基礎設施在內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
其中,在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方面,明確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絡,實現城市和鄉鎮全面覆蓋、行政村基本覆蓋、重點應用場景深度覆蓋。“力爭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到26個,其中行政村5G通達率預計達到80%。”謝存説。
逐步構建多頻段協同發展的5G網絡體系,適時開展5G毫米波網絡建設的同時,還明確優化城區室內5G網絡覆蓋,重點加強交通樞紐、大型體育場館等流量密集區域深度覆蓋,優化産業園區、港口等場景5G覆蓋,推廣5G行業虛擬專網建設。
“近期,還將聚焦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領域,着手組織實施專項行動。”他説。
面向三大領域重點推進 讓更多5G應用從“樣板房”向“商品房”加速轉變
應用既是信息技術發展的落腳點,也是推動技術迭代升級的重要途徑。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5G應用創新的案例已超過1萬個,覆蓋數十個國民經濟重要行業。
謝存説,工業製造、採礦、港口等垂直行業應用場景加速規模落地,已由最初的生産輔助類業務為主向設備控制、質量管控等核心業務拓展,是當前5G應用較為成熟的領域。教育、醫療、信息消費等眾多領域的5G應用加速發展。
謝存&&,“十四五”期間,面向信息消費、實體經濟、民生服務三大領域,工信部將聯合相關部門及地方政府重點推進15個行業的5G應用,打造深度融合新生態。“通過多種方式,推動5G應用從‘樣板房’向‘商品房’加速轉變,加快向千行百業複製推廣,全面賦能數字中國的建設。”他説。
“十四五”期間,生産端數字化、智能化將成為重要的新增長點。信息技術着眼實體經濟、賦能實體經濟,是需求所致,也是風口所在。目前,“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超過1800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超過100家,連接設備數超過7600萬台套。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王鵬説,“十四五”期間,工業互聯網將從探索起步階段進入産業深耕、賦能發展的新階段。工信部從夯實網絡設施、完善標識體系、構建平台體系、深化融合發展四方面進行部署,推動“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工業互聯網向各行業的賦能應用。
全面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
網絡安全在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全局性影響愈發突出。規劃對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提出了明確要求。
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副局長杜廣達説,近年來,工信部發布了近20項規範性文件,頒佈實施了300余項網絡與信息安全標準,不斷提升網絡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能力。
“十四五”期間,針對基礎通信網絡這一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全面完善實施關鍵設備安全檢測、網絡漏洞管理等重要制度,進一步提升網絡安全威脅監測、防禦、溯源技術能力,全力保障基礎通信網絡安全運行。
此外,加快構建5G、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融合領域網絡安全保障體系,研究制定重要領域數據安全標準,建立健全數據分級分類、重要數據保護等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加快構建數據安全風險技術監測體系。
他説,工信部還將統籌推進國家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産業園區建設,壯大網絡安全産業技術水平和供給能力,同時深化行業網絡安全監管,持續加強防範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工作。
-
全球連線 |從平昌到北京,“神秘”的它頻頻出現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鐘”驚艷世界,其中就有蔚縣剪紙的內容。
-
北京今年已建設籌集政策性住房5.5萬餘套
今年以來北京市在建設籌集政策性住房、老舊小區改造等多個民生實事項目中,均提前完成任務。
-
首批北交所主題基金髮佈公告 11月19日開始發行
首批8隻北交所主題基金髮佈公告,將於11月19日開始發行。根據規則,北交所個人投資者門檻較高,而以公募基金的方式,中小投資者相當於突破資金門檻限制,參與投資北交所上市公司。
-
“京華號”單月掘進542米 東六環改造刷新紀錄
近日,由北京市首都公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組織實施、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的東六環改造工程西線隧道,掘進突破1500米。中鐵十四局集團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項目負責人孫旭濤介紹,東六環盾構隧道穿越地層為高密富水砂層,最大埋深達到59米。
-
業委會物管會為申請主體 多産權小區可動用大修金
賬上明明趴着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卻因為産權單位太多,導致這筆錢看得見用不着。《通知》&&的初衷,正是為了推進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深化改革,保證多售房單位樓房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能夠得到及時維修、更新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