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點20分,京北延慶,媯水河畔的延慶農場家屬區,一間磚紅色的平房裏,燈亮了。老伴還在熟睡中,賀玉鳳收拾起床,跨上自行車,一手扶車把,一手持長竿,沿着石子路騎行,幾分鐘就到了媯水河北岸。
秋風瑟瑟,賀玉鳳緊了緊衣領,站定、手持長竿、踮起腳,一投、一撈、一提,便將湖面上漂浮的白色塑料袋撈進了網兜裏。
巡河撿垃圾,賀玉鳳不是清潔工,而是一位義務撿垃圾25年的志願者。這位生活在媯水河畔的63歲老人,從1996年起志願守護延慶母親河——媯水河,沿河撿起的垃圾足有“八九十萬件”,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環保奶奶”。難得的國慶節長假,她卻仍一天都不停歇,“放假了,河邊玩的人更多了,垃圾不撿可不行!”
天色還是灰濛濛的,河邊靜得出奇,耳邊的流水聲、蟲鳴聲格外清晰。打着手電筒,賀玉鳳輕車熟路,沿着河畔的小徑一路奔河邊,樹底下、草叢中、河岸邊,魚餌包裝袋、衞生紙、竹籤子、煙盒、易拉罐和用過的兒童紙尿褲等各種垃圾都有。賀玉鳳一點不怕臟,貓着腰探到河邊、鑽到樹下,將這些垃圾一一拾到手頭的塑料袋裏。
岸邊垃圾撿得差不多了,賀玉鳳打着手電開始在河面搜尋,遇見漂浮的垃圾,賀玉鳳就拿出專用的長竿,像撈魚一樣把垃圾撈上來。這根長竿是老伴專門給賀玉鳳做的:三米多長的一根竹竿,末端綁着一個黑色的網兜,既輕巧又稱手。“有一次為了撿河面上的塑料瓶不小心掉水裏,老伴心疼我,就專門給做了一個,安全又省力!”賀玉鳳説。
就這樣,從延農路一路向西經官廳大橋,沿着蔡家河橋回到延慶農場家屬區,十里水路、十里陸路,賀玉鳳一路騎、一路撿,到家已近七點,露水打濕了腳面,褲腿上扎滿了荊棘。賀玉鳳毫不在意,在她的車筐裏、后座上,滿滿兩大袋都是垃圾。拎到自家小院的雜物房,賀玉鳳將撿回的垃圾一一分類,再分門別類投放到路邊的垃圾桶裏。
媯水河北岸,賀玉鳳撿垃圾不停歇;媯水河南岸,康莊鎮大營村村民李玉蘭、楊翠萍等十多個人,也輪換着巡河撿垃圾。他們都是“夕陽傳遞”環保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夕陽傳遞”志願服務隊由賀玉鳳發起,成立於2015年,目前已有成員上千人,他們定期到媯水河兩岸、各大景區、冬奧會延慶賽區周邊撿拾垃圾,用行動扮靚最美冬奧城。
今年,賀玉鳳榮獲“北京市優秀共産黨員”稱號。這位黨齡只有兩年的“年輕黨員”,將繼續用腳步踐行使命。“我沒有幹驚天動地的大事兒,就撿垃圾一件小事兒,堅持幹、幹好,我的理想就是:讓延慶每一天的河岸都是乾淨的!”賀玉鳳堅定地説。(記者 李瑤)
(原標題:節日期間“環保奶奶”堅持巡河撿垃圾,她説—— “讓每一天的河岸都是乾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