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纪念《讲话》70周年>《讲话》70年_文艺成就

《王贵与李香香》

时间:2012年05月03日 来源:CNTV 作者:
0

《王贵与李香香》

  简介

  长篇叙事诗,李季作,1946年发表。土地革命在三边地区获得成功后,相爱已久的王贵与李香香终于结婚。但游击队转移后,恶霸地主崔二爷抓走了王贵,并逼李香香改嫁。游击队打回后,活捉崔二爷,王贵与李香香重逢。作品采用陕北信天游形式以及比兴手法,塑造了敢于反抗、争取自由幸福的青年形象。该诗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震动了当时的文坛,得到各方面的好评,给我国新诗运动打开了新局面。后被改编为舞剧、江淮剧等,还被翻译为外语版本。

《王贵与李香香》插图

  叙事诗选

  诗作成功地塑造了王贵和李香香这两个觉醒了的青年农民形象。突出了王贵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李香香则突出了她性格中的坚贞,这种坚贞是阶级感情和个人感情的统一。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和手法,在新诗艺术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作者

  李季(1922-1980),原名李振鹏,河南唐河人,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现代诗人。少年参加革命,1938年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八路军部队工作。1942年冬回到延安。在陕北三边担任小学教员及其他基层工作时,曾深入群众生活,熟悉当地方言,并采用鼓词、评书等形式进行文学创作,作品有《卜掌村演义》、《老阴阳怒打虫郎爷》,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杨高传》,诗集《玉门诗抄》等,《王贵与李香香》是其诗歌的代表作。

  形象塑造

  王贵是一个受压迫的农民,与地主阶级有若深仇大恨。十三岁那年,眼睁睁地看着崔二爷逼租,父亲活活被打死,受尽了折磨,王贵成了地主家的放羊娃。这种非人生活,使他懂得了仇和恨:“别人的仇恨象座山,王贵的仇恨比天高”。“老牛死了换上牛不老,杀父深仇子要报”,对地主阶级的深仇大恨是他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思想基础。 

  王贵不畏强暴,坚定勇敢。他暗里参加了赤卫军鲁要地主阶级拚—拚。当他被抓后,被五花大绑,崔二爷对他软硬兼施,并用死来威胁他每但他也丝毫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曰:“我个死了不要紧啻千万个勇汉后面跟”自满脸浑身血道道,皮破肉烂不忍看。王贵有着高度的革命觉悟,王贵从自身的苦难经历出发,认识到只有闹革命穷人才能翻身他暗地里铀赤卫军。在被抓后,仍坚定革命信心,认为大风迟早要吹灭地主阶级这盏灯二革命胜利后,他目光远大,胸怀宽广“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革命救了你和我,革命救了咱庄户人”“一杆红旗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快马上路牛耕地,闹革命是咱自己的事。”“太阳出来一股劲地红,我打算长远闹革命”“过门三天安了家,游击队上报名啦。” 

  王贵的爱人李香香是爱憎分明的农民的女儿。不仅外形美,而且精神也美。李香香同王贵在艰难困苦中建立起了忠贞不二的爱情。香香是身受压迫的农民,因此“由小就爱庄稼汉”,自觉地把个人的爱情与阶级的爱和恨联系在一起唱当王贵遭到地主崔二爷毒打时,她敢于冒着危险,黑夜里给游击队送信,从而解放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李香香与王贵一样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婚后的第三天,就支持王贵参加了游击队。 

  李香香对地主阶级有着刻骨的仇恨。当她遭到地主崔二爷的种种迫害和侮辱时,不屈于威逼,不迷于利诱,愤怒地痛斥崔二爷,“有朝一日遂了我心愿,小刀子扎你没深浅”。 

  艺术特色

  《王贵与李香香》以土地革命时期陕北农民革命运动为背景,通过—对农村男女青年的恋爱故事。深刻地揭露了旧农村阶级压迫的悲惨状况,生动地反映了陕北“三边”地区农民闹革命的壮烈景象,表现了革命与劳动人民幸福生活的血肉连的关系——“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明确他表达了长诗的主题。王贵与李香香是—对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农民的形象。 

  这是一首民歌体长篇叙事诗。它的叙事话语有三个叙事元素:爱情故事与复仇故事——“杀父深仇子要报”相结合,最终成为斗争故事。例如作品中虽然讲述了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但是可以见到回避的痕迹,作者尽量把王贵和李香香的感情处理为“阶级兄妹”般的爱情。这样的基本的叙述模式是革命意识形态对民间宗法制意识形态引导的产物。也是那一时期延安文艺创作的共同模式。 

  长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信天游,是陕北地区的民歌曲式。其特点是:自由灵活,比兴丰富。表现力强,音乐性强。在长诗的创作中。作者大量吸收“信天游”的丰富营养,同时又有创新和发展。“信天游”一般是两句一节,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诗人采用“信天游”格式时,仍然是二句一节,但并非每节都是构成—个独立意思,而是数节才表达—种情感或一个独立意思,将几百节联缀成章,叙述一个长篇故事,既有叙事,又有抒情长诗较多运用民歌中的重复和比兴手法。比,比喻。运用自然。写物或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作比喻,增强诗歌形朋。兴,是触景抒情。唤起读者由此及被的联想,造成某种感性色彩或气氛。“山丹丹开花红皎皎,香香人材长得好”,此句比兴同一。“紫红犍牛自带耧,闹革命的心思人人有”,比兴不一,只兴不比。 

  这样既有利故事的叙写与铺展,又使得形象生动活泼,主题突出鲜明。 

  诗篇语言朴素生动,句子大体整齐,每句一般三顿,韵一般是两句一韵,以多种押韵方法来加强节奏感,使诗歌韵律显得灵活多变,谐调动听。长诗广泛采用经过提炼加工过的陕北农民口语,平白如话,通俗易懂“马蹄落地嚓嚓响,长枪,短枪,红缨枪”,语言中浓缩了内涵丰富的民间故事,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 

  总之,长诗创造性地运用了民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体现了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大众化的方针。 

  文学史地位

  《王贵与李香香》是我国解放区文学创作中长篇叙事诗的高峰,是现代新诗进程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它将鲜明的时代色彩,深厚的革命内涵和质朴的民歌形式融为一体,为中国新诗的民歌化、民族化、革命化和大众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编辑:孙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