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水氫車”折射地方招商浮躁心態
2019-05-28 08:42:20 來源: 經濟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引進高科技項目,需要經過嚴謹的論證。只有明辨真假,既考慮經濟效益,又尊重科學規律,才有獲得成功的可能,如果拍腦袋做決策,難免會出現失誤。地方招商一旦心態變浮躁,投資方的真實身份常常就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國家的政策法規就被明目張膽地跨過了

  盡管河南省南陽高新區管委會5月26日就其與青年汽車項目合作相關情況作了説明,但並沒有完全打消公眾的質疑。除了對“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技術、項目合作基本情況及“40億元出資”作了三點簡短説明外,當地既沒有回應備受公眾關注的“72臺氫能源公交車用電驅動”的問題,也沒有提及是否調查過“龐青年及青年汽車集團失信”問題。

  弄清“水氫車”事件,辨識真假創新是關鍵。“水氫車”貌似神秘,其原理並不難理解。按照以湖北工業大學董仕節教授為首的研發團隊的解釋,無非就是以“鋁合金粉末+催化劑+水”反應制氫,並通過氫燃燒發電來驅動汽車。但包括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張立軍等在內的諸多專家認為,這種制氫方法在技術上並不成熟,也不符合節能性、經濟性、環保性等要求,基本沒有商業價值。至于在車輛行駛中“即時制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未得到任何驗證。因此,這輛樣車很可能只是企業忽悠地方政府的一個“道具”。

  作為未來汽車工業發展方向,氫燃料汽車技術是全球都在奮力攻關的“卡脖子”工程。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球還沒有一種制氫技術能同時達到節能高效、生産成本低、對環境影響小這幾方面的要求”。迄今為止,尚沒有一個國家敢于宣稱自己在這方面有重大或者革命性突破。個別企業言過其實地宣揚自己産品的“成功”,並不符合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如果地方主要負責人沒有充分時間作專業研究,面對動輒幾十億元的項目,難道當地工信、科技等部門也沒進行認真評估?究其原因,除了“龐青年們”的所謂創新團隊會“忽悠”外,恐怕主要原因還在于當前某些地方在招商過程中存在浮躁心態。

  汽車産業投資大、關聯性強,屬于招商引資中的“寵兒”,特別是像氫燃料汽車這類屬于國家大力倡導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對一些傳統産業大市或農業大市的三線城市來説,自然是個“香餑餑”。

  招商引資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本地經濟,但要有風險意識。近年來,媒體報道了個別企業借用新能源騙投資、騙補貼的消息,財政部也曾通報過騙取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典型案例。因此,引進一個高科技項目,需要經過嚴謹的論證。只有明辨真假,既考慮經濟效益,又尊重科學規律,才有獲得成功的可能,如果拍腦袋做決策,難免會出現失誤。特別是對于疑點叢生的項目,寧願慢點,也要弄清楚了再開工,這才是負責任的表現。切不可以浮躁心態,抱僥倖心理,聽之任之。畢竟到頭來埋單的還是地方政府和投資者。遺憾的是,有些地方在這方面做得並不到位。

  與一二線城市相比,三線城市對大項目吸引力有局限性。為了引進這些大項目,不少地方會千方百計,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包括土地、貸款、政策等資源,爭相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招商一旦心態變浮躁,投資方的真實身份常常就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國家的政策法規就被明目張膽地跨過了。只要來投資,什麼都好説,什麼都可以“特事特辦”,以至于最後被天馬行空放衛星的“大項目”模糊了判斷力,出現各種鬧劇甚至騙局也就不奇怪了。可以説,此次“水氫車”事件給相關地方上了生動的一課。(文/楊忠陽)

+1
【糾錯】 責任編輯: 董璐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張家界雲海
張家界雲海
第72屆戛納電影節閉幕
第72屆戛納電影節閉幕
國際·一周看天下
國際·一周看天下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新聞照片一周精選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新聞照片一周精選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4549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