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別糟蹋祖先留下的成語了
2019-05-28 08:39:42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中國成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兩檔節目自開播以來,好評如潮、掌聲不斷。觀眾為選手們的表現喝彩,更為中華語言之精妙無限慨嘆:漢語文化博大精深,俗語寓意之深刻,成語詞意之雋永,典故內涵之深奧,無與倫比。

  不過,社會在傳播運用這些美麗語匯中,也不時有不和諧音符出現,比如一些既形象又深刻的民間俗語,在詐傳中就走了板、變了調。

  試舉幾例。

  一則是,“忘八端”成了“王八蛋”。古時,人們稱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八端”,也被稱為“八德”。如果有人不信守這“八端”,會被戳脊梁骨被罵為“忘八端”。但不知何時起這“忘八端”,竟被傳為“王八蛋”的粗話。二則是“無度不丈夫”,原本意思是,凡男人都要有度量,正像是“宰相肚裏能撐船”,結果被扭曲成“無毒不丈夫”。

  到了當今,這種成語典故的濫造更是變本加厲,尤其是在一些商業廣告中俯拾即是,試舉些微:

  膾炙人口被某消炎藥廣告濫造為“快治人口”;隨心所欲被某熱水器廣告濫造為“隨心所浴”;引以為榮被某飲料廣告濫造為“飲以為榮”;啞口無言被某牙膏廣告濫造為“牙口無炎”;觸目驚心被某三維動畫廣告濫造為“觸目驚新”……

  中華成語乃民族語言之瑰寶。或言簡意賅或深刻雋永,每一個成語的形成都經過了時間的淘洗,蘊含著深厚的內涵。一些人隨心所欲一通亂改,使原來的意義變了模樣,還登上大雅之堂,登載在報刊上、發布在廣播電視中,負面效應劇增。筆者曾問一名小學生“十全十美”怎麼寫,他立馬寫成了“食全食美”,因為這個似是而非的成語幾乎每天都在電視上播放,長期耳濡目染,孩子們都信以為真了。任由此風蔓延,是對中華語言文化的踐踏,對祖國後代的耽誤,這麼説興許有些言重,但筆者依然懷著良好的願景,希望時不時地批判能令其警醒。

  語言文字本是用于交流溝通,並非完全不能變化。恰恰相反,倘若能改造得匠心獨具,讓其在文化品位方面更上層樓,眾人樂見其成,若能在尊重前人智慧的基礎上和商業推廣相得益彰,亦無不可。但問題是,那些熱衷于胡亂瞎改成語的人,並無敬畏之意,反有惡搞之嫌。如果我們探究成語濫造背後的動因,兩個字赫然清晰——“銅臭”。説得透徹點,對于老祖宗留下的優美文字,他們只以實用主義待之,只要能博人眼球,賺到更多鈔票,管他什麼歷史典故、使用規范,想怎麼用就怎麼用,即便低俗粗俗也在所不惜。如此種種,顯然是陷入了拜物教的泥沼。

  現代商業社會,想多賺錢沒什麼大錯。但不能為了些許利益,把祖先留下的好東西都糟蹋了。(李儉)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 為文化傳承插上“數字翅膀”
    文物與文化遺産“進駐”到數字化世界裏,才能贏得青年人,讓歷史延伸到更遠的未來
    2019-05-23 08:42:00
  • 品讀筷子背後的文化意蘊
    對中國人來説,筷子屬于尋常日用之物,但對歷史學者來説,可以從一根筷子中窺見一段歷史。
    2019-05-10 08:52:18
  • 統一招牌別忽略了傳統文化
    店鋪招牌的設置,除了必須與市容景觀相協調,符合國家規定的城市容貌標準和地方戶外廣告設置規劃之外,恐怕還得兼顧各地老百姓的情感認同、風俗習慣、審美標準。
    2019-03-27 08:47:05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張家界雲海
張家界雲海
第72屆戛納電影節閉幕
第72屆戛納電影節閉幕
國際·一周看天下
國際·一周看天下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新聞照片一周精選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新聞照片一周精選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454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