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把中小學生還給學校”亟待配套改革
2019-03-18 09:11:10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全國兩會期間,民生話題照舊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陳眾議委員帶來的一份題為“把中小學生還給學校”的提案引發熱議。他認為,“校內放羊”導致了“校外廝殺”,普遍的課外輔導班補習給學生家長帶來多重壓力,建議中小學適當延長在校時間,適當保留競爭機制,限制針對中小學生的各類培訓機構,讓學生把有效的學習時間都在學校內完成。

  “減負”“課後三點半”“素質教育”等關鍵詞,在歷年的全國兩會上,都頻繁出現。在人民網推出的2019年兩會調查中,400多萬人參與投票,“教育改革”位列群眾“期待名單”第四位。從之前的“有學上”到現今的“上好學”,關注點的轉移背後,是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從另一個角度講,公眾對“上好學”的持續關切,也在一定程度上説明,教育改革尚未能完全滿足公眾的期待,在緩解公眾教育焦慮、提高教育品質上,還有不少工作可以做。

  規范並限制校外培訓機構,教育部早已頻頻出手,一些師資不過關、虛假宣傳的培訓機構在整治中被清理出場,有效保護了學生和家長的利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兩會“部長通道”上透露,目前已對27萬所有問題的培訓機構進行了整治,整改完成率超過98%。而且針對培訓機構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的新變化,教育部已會同有關部門開始綜合治理文件的研制,屆時將比照線下治理的措施,對線上培訓進行規范,為“減負”治理提供支撐。

  教育部的硬招或許可以暫時為課外補習熱降溫,但“海淀黃莊式的瘋狂”不會就此銷聲匿跡。因為在不少家長看來,既然在目前的評價體係中,學生最後還是要在考場上靠分數一較高下,那麼哪裏能提供靈活且優質的教育資源,自然選擇把票投給哪裏。至于形式上是校內學習還是課外培訓,似乎並沒有那麼重要。

  學生和家長的這種用腳投票,當引起教育管理者的注意和思考。尤其是,有學者調研後認為,當前公立學校的教育供給,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對簡單化的傾向,學校在落實“減負”的同時沒能在“提質”上做好、做足文章,總體來説,教育改革未能完全滿足人們對更多樣更優質教育的需求。也因此,有學者建言,公辦中小學要充分發揮自身制度和資源優勢,打開思路,突破局限,不斷提高教育品質和效率。

  進一步延伸,課外補習熱度不減,也與當前的校內評價標準和招生制度有關。雖然多元化的評價體係正在不斷建立和完善,但只要分數還是評價學生的單一維度,只要升學率等各種數字還沒被拉下“神壇”,瘋狂的補習就不會消停,到時候只不過是校內補習還是校外補習的問題,真正的“減負”也無從談起。而這些,也都是教育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唯有如此,綜合配套改革之下,陳眾議委員所説的“還給學校”一説才可期。

  教育部部長每年全國兩會上的例行“交賬”,已經成為和公眾彼此心照不宣的“約定”。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出臺了史上最嚴‘減負令’”“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正在修訂”等諸多通報的舉措,讓更多人看到了教育管理部門的改革決心和行動力,希望此次兩會可以成為提高教育品質與效率的新開端。(王丹)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春花爛漫映峽江
春花爛漫映峽江
春季花爭艷
春季花爭艷
北京:春意盎然
北京:春意盎然
鄉村文化禮堂舉辦春季“蘭花大會”
鄉村文化禮堂舉辦春季“蘭花大會”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424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