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體驗官”眼中的中國基建故事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為展現近年來我國在基建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和新成就,我們結合城市傳統文化、地方特色等,邀請外國留學生深入基建工程現場,實地了解建設情況,感受基建工程的獨特魅力。

閱讀全文

景德鎮因瓷而名,享譽千年。泥與火的交融創造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一件件精美瓷器曾跨越山海,成為世界認識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號。

東莞松山湖水廠是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的一部分,不僅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水資源供應,對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保障生態安全也有深遠影響。

2022年,引江濟淮工程試通水通航,長江與淮河實現歷史性“牽手”。江淮運河貫通,讓其成為平行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國第二條南北水運大通道。

位於山東省青島市的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工程正在全力推進。隧道建成後,對優化青島市空間布局、促進膠州灣東西兩岸發展、提升膠東半島城市群整體競爭力具有深遠意義。

位於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上游的濟新高速黃河大橋,首創地錨式回轉纜懸索橋,預計2025年建成通車。

秦嶺,東西綿延1600多公里。1958年,新中國第一條穿越秦嶺的鐵路——寶成鐵路建成通車;半個多世紀後,“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走廊”重點項目之一的天水至隴南鐵路項目,再次穿越秦嶺,目前進入建設加速期。

菜單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