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論壇丨淺析智能化戰爭特點規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30 09:30:56
來源:解放軍報

軍事論壇丨淺析智能化戰爭特點規律

字體:

  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主體的智能科技迅猛發展,引發軍事領域的鏈式突破,使得戰爭制勝觀念、制勝要素、制勝方式發生重大變化,推動戰爭形態加速向智能化方向演進。智能化戰爭作為繼機械化戰爭、信息化戰爭之後的新戰爭形態,是對力量體系、作戰方式、戰場空間等的全方位升級重塑。前瞻探析智能化戰爭特點規律對於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加速鍛造智能化作戰能力,進而奪取戰略主動,打贏未來智能化戰爭至關重要。

  制智權成為戰爭制勝核心制權

  回顧人類戰爭史,制陸權、制海權、制空權、制天權在不同歷史時期成為戰爭爭奪的焦點,物理空間的制權對於打贏機械化戰爭極為重要,信息化戰爭則更加依賴於信息優勢,制信息權超越物理空間制權成為信息化戰爭的核心制權。從中不難看出,科技極大程度上影響着戰爭制權演變的歷史軌跡。進入智能化戰爭時代,海量數據需要實時傳輸、獲取和處理,有人&&、無人&&和集群作戰&&需要更加智能自主,作戰鏈路“OODA”需要高效快速閉合,這些都依賴以人工智能為主體的智能科技進行賦能,制智權將主導未來戰爭的勝負走向。

  謀求戰爭制權優勢始終是各國軍事實踐探索的不懈追求。20世紀90年代以來,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充分體現了信息優勢所帶來的戰場制權優勢。當前,世界各國正強力推進人工智能軍事應用,成立相關職能部門,明確發展重點。美國防部發布《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採用戰略》、英國防部發布《國防人工智能戰略》等,均着力打造智能化時代的強大軍隊。在未來,各國軍隊對智能優勢的爭奪將會持續進行且不斷加力,推動制智權上升為戰爭制勝的核心制權。

  人機融合成為作戰力量基本形態

  從作戰力量發展態勢看,無人作戰力量成為主體是大勢所趨。在戰場上投入使用無人系統並不是簡單地改變人類戰斗方式,而是改變了參與戰鬥的最基本單元。當前,無人作戰力量已經成為各國軍隊重點發展的對象。美軍2023年8月宣布“複製器”計劃,擬於18~24個月內部署數千套低成本、可消耗的無人自主系統;2025年4月,美國防部發布《陸軍轉型與採辦改革》備忘錄,計劃為每個作戰師配備約1000架無人機。俄軍早期的規劃中明確,到2025年實現無人裝備佔比達到30%以上。英陸軍2025年5月發布“20-40-40”戰略條令,無人力量整體佔比將達到80%。客觀上來看,當前軍事領域運用的無人裝備智能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還離不開作戰人員進行遠程控制,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提升機器的自主性仍然是無人裝備的發展重點和發展趨勢,而機器自主性的提升又將反過來使無人裝備得到更加廣泛的運用。

  從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趨勢看,人機融合是實現人機優勢互補和機器安全可控的必然選擇。一方面,人機融合是充分發揮生物智能與機器智能各自優長的必然選擇。從人工智能發展歷程看,機器具備了超越人類的計算、感知等優勢,在數據處理、分類識別、即時分析等方面表現優秀,但人類仍然保持着態勢認知、前瞻推理、指揮決策等優勢,有效發揮人機各自優勢是解決複雜問題的最優選擇。另一方面,人機融合是確保機器智能安全可控的必然選擇。機器性能再優異也不能超脫人類的控制,不能危害人類自身。人機融合能夠實現機器宏觀可控和微觀自主,進而達到人類主導作戰意圖、機器處理作戰細節的最佳狀態。

  無人智能作戰成為主要作戰樣式

  當前,人工智能、無人自主等技術深度嵌入軍事領域,推動作戰樣式不斷升級重塑。恩格斯曾深刻指出:“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無人作戰最早出現在二戰時期,但囿於當時的科技發展水平,其應用場景和作戰功能較為單一。21世紀以來,無人作戰功能不斷拓展。阿富汗戰爭中,美軍使用MQ-1“捕食者”無人機擊殺基地組織頭目;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使用20多種型號地面無人系統、無人潛航器實施偵察、掃雷、清障等。在最新局部戰爭中,無人作戰被廣泛應用於偵察監視、火力打擊、末端引導、通信中繼等作戰任務,同時有人/無人協同作戰成為重要形式,無人集群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表明,作戰人員正在悄然遠離戰場前線,無人作戰已經成為現代作戰的重要樣式。隨着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裝備的智能化與自主性、人機融合程度將顯著提升,同時人工智能提高指揮員決策的速度、質量和準確性,情報鏈、指控鏈、打擊鏈、保障鏈實現高效鏈結,推動“觀察—判斷—決策—行動”閉環的秒級響應,促使無人作戰向智能化更高程度發展,比如智能“蜂群”、“木馬”滲透、分佈自主等作戰樣式,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作戰的形態和規則,無人智能作戰將成為智能化戰爭的主要作戰方式。

  即時全維跨域成為時空爭奪關鍵要求

  時間和空間是戰爭的基本構成要素和運行基礎。智能化時代,戰爭的時空觀將發生根本變化。首先,時間極度壓縮。智能化戰爭真正進入“發現即摧毀”的“秒殺”時代,作戰節奏顯著加快。無人裝備日趨自主化使人與裝備進一步物理分離,使得發現即打擊的時間不斷被壓縮;無人裝備/有人裝備智聯化則進一步提升了戰場感知和應對複雜戰場環境的能力,戰場態勢變化的時域切分更加細緻精準,時隙越來越短、顆粒度越來越小,單位時間承載的作戰內容和利用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其次,空間無限拓展。無人智能技術群的軍事應用不斷突破人類思維的邏輯極限、感官的生理極限和存在的物理極限,戰場進一步向極地、深海、深空等延伸,戰爭對抗的疆域從物理空間、信息空間向認知空間拓展,形成物理域、信息域等作戰域。再次,時空並行作用。智能化戰爭正在顛覆傳統戰場的時空關係,傳統以時間換空間或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戰術恐難以奏效。在作戰時間更加緊湊、作戰空間更加拓展、作戰手段更加豐富,時空關係更趨同步化、時空效應更趨一體化的情況下,“人類主導意圖、機器實施作戰”的人機協作方式或將成為最優解。智能輔助指控系統可根據打擊目標特點和時敏特性,在空間分佈的作戰資源中聚優形成各種功能組合,並能臨機動態調整,形成“多目標—多傳感器—多射手”的多殺傷鏈並行打擊模式,使作戰對手空間上無處可躲,時間上來不及躲,時空要素共同效應被發揮到極致。

  自學習可進化成為戰鬥力生成新模式

  戰鬥力生成模式,是形成和提高戰鬥力的一整套相對穩定的方法、途徑和標準形式。機械化戰爭時代,戰鬥力生成主要依靠的是人、武器裝備的加法效應;信息化戰爭時代,戰鬥力生成主要依靠的是人、武器裝備和信息的乘法效應;智能化戰爭時代,戰鬥力生成主要依靠的是人、武器裝備和智能的冪數效應。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技術群正賦予作戰體系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進化的能力。其中,算法是戰鬥力生成的“加速器”。智能化時代的戰鬥力基於算法加速生成。算法的先進程度,決定了智能化裝備的“聰明”程度。算法能夠驅動感知要素加速態勢認知,能夠通過數據融合加速分析判斷,能夠通過精算、細算、深算和深度推理等加速決策行動。數據是戰鬥力生成的“倍增器”,通過算法對戰鬥力産生作用。數據的數量質量對戰鬥力的生成具有重要影響,高質量的數據多則算法智能程度高,戰鬥力生成就更為高效。算力是戰鬥力生成的“催化劑”。以往戰爭形態,受技術發展限制,戰爭計算多是粗略概算,算力是戰鬥力生成中不顯眼的配角。智能化戰爭時代,算力通過算法發揮作用,顯著催化戰鬥力生成,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近年來發展迅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是基於算法的改進提升、大規模高質量數據供給、高性能算力支撐,展現出強大的自學習、可進化能力。這種能力向軍事領域的遷移,必將對戰鬥力生成模式産生巨大影響。以往只有生物有機體才具有的自學習、可進化的自然能力,將成為智能化作戰體系的必備能力,並由此顯著區別於信息化作戰體系。

【糾錯】 【責任編輯:崔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