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臺縣推進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一鄉一名校”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1-10-23 09:56:23 來源: 農民日報
圖集

  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是所有父母的心願。浙江省天臺縣把群眾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努力辦好縣域每一所學校,讓群眾在家門口上優質學校。如今該縣農村家庭的孩子,上“名校”,不再是夢想。

  “我兒子在平橋中學讀書,雖然在鄉鎮,但杭州學軍中學的老師們經常來送教,這讓我感到特別放心。”學生家長陳立康説。

  家長們的信任來自于天臺縣委、縣政府下大力氣辦好鄉村教育的決心和執行力。近年來,該縣做實教育全鏈條保障,加強資源全要素供應。今年,天臺縣提出“十四五”期間教育投入翻番的目標,同時借助數字化手段,推進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要提升現代教育品質,想方設法建名校,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讓每一所學校都迸發活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讓最好的教育成就每一個人最好的未來。”天臺縣委書記楊玲玲給廣大家長許下了她的承諾。

  城鄉手牽手 幼兒共成長

  “祖國祖國我愛你,我們是你的好兒女,生在你的紅旗下,長在你的懷抱裏……”10月12日,天臺縣南屏鄉中心幼兒園內,稚嫩的童音和鋼琴的伴奏聲徐徐飄蕩,讓人心頭泛起陣陣暖意。

  南屏是一個山區鄉,原先幼兒園依托小學而建,教室、設備老舊,老師是兼職的,幼兒平時玩的只有少量由愛心人士捐助的玩具,與縣城設施齊備的幼兒園形成鮮明對比。

  迎著歌聲,恩美幼兒園的老師們走進南屏,這次她們送來一批玩具和兒童讀物。恩美幼兒園是縣城名聲響當當的幼兒園,讓兩家幼兒園“牽手”,是該縣針對山區幼兒園師資不均衡、教學和管理經驗不足、發展步伐緩慢等短板推出的“以城帶鄉”集團化管理機制。

  該縣以恩美幼兒園為龍頭,與南屏鄉中心幼兒園結成對子,組建恩美幼教集團,以此推動城區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下沉,促進鄉鎮中心幼兒園從辦園理念、目標定位、管理模式、環境創設等提質升級。目前,全縣已組建3個幼教集團,抱團聯動6個山區鄉鎮,實現鄉鎮中心幼兒園均衡發展。

  恩美幼教集團負責人趙素文説,我們剛接手時,到南屏鄉開車要一個小時,當時這裏只有兩排房子,也沒有專門的幼教老師,稍微有點經濟條件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出了大山。

  為改變南屏鄉中心幼兒園落後狀況,恩美幼教集團建起了小木屋和輔助用房,配置了美術室、音樂室,還配備了兩名幼教專業畢業的老師。為了讓老師安心留教,集團在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傾斜。現在該幼兒園的2名幼師已有一人獲評中級職稱,幼兒園也進入了省二級園行列。

  “這幾年南屏入園幼兒數每年都在增長,這説明我們的努力有了回報。”趙素文説,硬體同標準、師資同要求、辦園同品質,讓山區孩子與城區孩子享受同樣的優質資源,是我們堅定的目標。

  與“以城帶鄉”的集團化辦園相對應的,是當地推行的“以鄉帶村”連鎖化辦園。該縣以鄉鎮中心幼兒園為龍頭,全縣9所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與下屬村級園實行連鎖化辦園。全縣現有鄉鎮連鎖園23所,全面消除了縣內低、小、散幼兒園。

  與此同時,該縣還探索“以公帶民”一體化發展之路,制定出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及管理辦法,對被評為等級幼兒園的民辦園,一次性給予3-15萬元獎勵;對經認定的普惠性民辦園也給予經費等方面支援。目前,全縣26所民辦園普惠覆蓋率達100%。

  家門口來名師 留守娃上名校

  幾年前,福溪街道橫山村村民許勝明送大女兒到大公中學就讀時,心中多少有些不願意。如今,他送兒子也來這所學校就讀時,完全是另一番心境,“比起以前,現在校園多氣派!關鍵是師資力量很強,我感到特有面子!”

  在家務農的許勝明和所有家長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兒女通過優質教育走出鄉村,成龍成鳳。然而,轄區內的大公中學卻是一所條件落後的郊區學校,家長們都千方百計把子女轉到城裏的名校。然而僅幾年期間,“奇跡”發生了。

  原來,天臺縣投資1.4億元,建起了大公中學新校區,並與浙江師范大學“聯姻”,成為其附屬中學。從此,大公中學脫胎換骨。學生從原來的幾百人,猛增至現在的1038人,近3年裏,考入普通高中的學生整整增加了9倍。

  天臺縣現有義務教育學校60所,其中鄉村學校49所,佔比八成多,義務教育鄉村學校學生人數佔全縣學生66%。作為典型的山區縣,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該縣鄉村學校生源不斷流失,鄉村教育提質面臨嚴峻挑戰。

  “我們著眼城鄉一體,推動‘鄉村名校’建設,全力縮小區域之間、校際之間的辦學差距,用公平優質的教育來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楊玲玲説。

  大山深處的石梁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一度因“生源荒”到了生死存亡的階段。去年啟動“鄉村名校”建設以來,該校在校生人數實現了20多年來的首次回升,其中一年級增幅300%,七年級增幅230%。

  為了讓山區群眾不再舍近求遠,該縣對石梁學校進行了改造,還派來全縣初中唯一的省特級教師楊淑娉。楊淑娉是赤城中學副校長,她還帶來了8位骨幹教師,此舉先聲奪人。石梁中學負責人褚天龍大喜過望,他説:“這樣的優秀團隊組合,就是放在城裏,家長們也是擠破頭的。”

  楊淑娉在石梁中學挂職後,石梁中學與赤城中學建起了“同步課堂”,學校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

  該縣按照“一鄉一名校”的布局,穩步推進“鄉村名校”提質擴容,在名師下沉、教師互聯、課堂同步上深化探索,打造“小而優”“小而美”“小而強”“小而精”的鄉村名校。今年該縣計劃完成15所“鄉村名校”建設。

  雙減個性化 課余樂陶陶

  課余就到自己班的地裏看看葫蘆,是八年級學生張雯的一大樂趣。最近,她和同學一起種植的葫蘆喜獲豐收,她打算把葫蘆晾幹後刻畫烙刻,制作成一件工藝品。

  張雯是坦頭中學學生,在這所鄉村綠色學校,該校為30個班每班辟出一塊地,種上了青菜、馬鈴薯、番薯、洋蔥、玉米、花生、絲瓜、向日葵……讓學生體驗種植、豐收、食用的樂趣。學校成了學生心中難忘的“百草園”“百花園”“百谷園”和“百果園”。

  天臺縣個流動人口大縣,有20萬外出經商務工人員。為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管的難題,該縣率先實施“安心托管工程”,按照“家庭可安心、學校可操作、政府可持續”的原則,讓學生課後有人管、家長工作能安心。

  眼下,一二年級學生已不留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學生原則上校內完成作業。“雙減”背景下,農村孩子的閒暇時間該幹什麼?鄉村教育特有的優勢在哪裏?它有哪些特有的教育資源?天臺縣各中小學的教師在思考這些問題。

  三合小學以“鄉村大課堂”為載體,把鄉村的教育資源和學校的教育資源相互整合。學校一方面開展農耕教學,在“教學做合一”的動手實踐中培養熱愛“三農”情感,提高勞動能力;另一方面運用轄區內資源豐富的非遺項目,請老藝人傳授非遺文化。

  學生放學回到村裏,村文化禮堂就熱鬧了起來。三合小學請來“亭頭詞調”傳承人,為學生傳授“旦”的身段步法和“武”的基本功;請來“奚家拳”傳承人,傳授拳法套路;讓老匠人帶著學生,一起制作當地特色飲食——靈溪“垂面”。

  “鄉村有著廣闊的生活天地,鄉村教育具有城市教育所沒有的特色資源、特色課程。”天臺縣教育局局長許希利説,“雙減”豐富了學校課後服務拓展課程的內容,推動了鄉村學校特色項目的正常開展,讓鄉村孩子享受到了鄉村的美好生活,使得“雙減”背景下的托管服務更好地落地。

  天臺縣統一全縣學校托管服務運作機制,確保城鄉同一標準,同時建立了由縣教育局、家委會和社會力量三方組成的檢查組,定期審計財務,確保服務品質有保障。該縣還出臺了“安心托管”服務收費減免政策,對符合資助條件的學生給予免收費參加,共惠及1398名家庭困難小學生。(徐平 奚瑞陽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保群)

  

責任編輯:劉志媛

【顯影中國】一家是農民,卻用畫筆“種地”
【顯影中國】一家是農民,卻用畫筆“種地”
國乒在浙江溫州開展封閉集訓
國乒在浙江溫州開展封閉集訓
浙江溫州:全國首家國旗教育館舉行升國旗儀式
浙江溫州:全國首家國旗教育館舉行升國旗儀式
秋之色丨俯瞰大自然的調色板
秋之色丨俯瞰大自然的調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