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0 / 14 10:53:48
來源:新華網

【顯影中國】一家是農民,卻用畫筆“種地”

字體:

  “白天扛鋤頭,晚上拿筆頭”,浙江衢州柯城區的余東村是遠近聞名的農民畫鄉,多年以前,這裡的農民以種植柑橘為生,如今拿上顏料和畫筆,40歲的余雲梅就是這個村子裏一名平常的農民畫家。新華網 駱思宇/文許軍/攝

  畫農民畫在余雲梅的家裏,是跨越半個世紀年齡的延續。上到69歲的父親余春良(左二)下到17歲的大女兒何媛媛(左一)和13歲的小女兒何勝楠(右一),祖孫三代四人,把日常生活融進畫筆,在一筆一畫中將文化薪火相傳。新華網 駱思宇/文許軍/攝

  余春良自2006年開始畫畫,如今是余東村農民畫創作協會理事、余東村文化中心主任。幾個老畫友平日裏聚聚喝茶聊聊天,關於創作和畫畫,他們的話題總也聊不完。圖為柯城區余東農民畫創作協會會長鄭利民在指點畫作。新華網 駱思宇/文許軍/攝

  在父親的感染下,余雲梅自2012年開始也跟着協會的老師一起學畫農民畫:每個老師的繪畫風格不一樣,畫法也不同,跟着他們學會有很大收穫。”余雲梅認為自己詮釋過去的生活沒有老畫家們來得生動,她還是比較擅長於畫新農村、智慧鄉村之類的主題。日日夜夜,畫筆下的世界開始豐滿,帶着這一家人走進畫裏的生活,也走出了村莊。新華網 駱思宇/文許軍/攝

  余雲梅的大女兒何媛媛今年高二,除了自小接觸的農民她還在學校裏接受素描色彩等專業美術與設計的學習。對於將來何媛媛目前還並沒有什麼設想但曾經和母親提過,想現在好好讀書,將來也可以去畫畫。新華網 駱思宇/文許軍/攝

  隨着農民畫走進當地校園,在小女兒何勝楠所在的小學每週都會開設農民畫興趣班,這是何勝楠最感興趣的課程。女兒們雖然僅有周末的時間在家團聚但在天井裏面支起的那張大畫桌,凝聚了一家人數不盡的快樂。新華網 駱思宇/文許軍/攝

  多年下來,不知不覺家中也攢下了不少榮譽證書和比賽獎狀。余雲梅在用畫筆細心耕耘的道路上,就像余東村農民鋤頭扎進地裏,不輸一切的韌勁終會讓努力開出花來。新華網 駱思宇/文許軍/攝

  余雲梅説,已經記不得總共畫了多少畫了,完成的作品大多被賣出去或是被收藏。比較可惜的是自己幾乎沒留什麼照片,今後的都要拍一下留個紀念。新華網 駱思宇/文許軍/攝

  在沒有外出畫墻繪任務的時候,余雲梅一有空就會作畫。但她也感慨道,女人畫畫相對來説比男人要難,因為要操心的事情太多,經常會在沉浸畫畫的途中被其它家務瑣事打斷。新華網 駱思宇/文許軍/攝

  “藝術源自生活,我們農民畫就是畫自己的生活,和身邊的一草一木”平常看到有趣的場景,余雲梅會留心拍下來;在手機上看到喜歡的圖或好看的顏色搭配,她也都會下載保存……靈感就這樣一點點積累起來。新華網 駱思宇/文許軍/攝

  余雲梅現在每天都會畫上6、7個小時,尤其喜歡在晚上進行創作,她感覺那時候時間才真正屬於她自己晚上畫畫的光線會和白天有所不同,顏色容易塗花了,需要等白天的時候再進行修改。新華網 駱思宇/文許軍/攝

  構思設計一幅畫到最終完成需要十幾天甚至好幾週的時間相比之下余雲梅更喜歡畫墻畫,只要去出工,一天就能賺到幾百元。通過畫墻畫,余雲梅一年能萬元的收入,年末還有村集體收入分紅。余雲梅笑道“我老公很支持我這份工作,(因為)賺得比他都多”。新華網 駱思宇/文許軍/攝

   余雲梅一家的繪畫作品,部分被收藏在余東村的中國鄉村美術館裏。而在余東村,這樣的村民還有很多,農民畫家隊伍也在持續壯大,800多人的余東村,參與農民畫創作的成員就有300多人。新華網 駱思宇/文 許軍/攝

  2009年,余東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僅6萬元,經過不懈努力,十多年來余東村農民畫文化産業生態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發展奇蹟——2020年達42萬元,2021年村集體收入目前已超100萬元。新華網 駱思宇/文 許軍/攝

  小村莊因為有了農民畫的色彩加持,每日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向村外的游客展示余東村的特色的生活成了余雲梅畫畫外另一件重要的事。雖然記不得來去的人是誰,她總不厭其煩地向來者介紹。余東村是她畫畫的起點,農民畫也將帶着希望繼續走下去。新華網 駱思宇/文許軍/攝

  

【責任編輯:韓冰玉】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1371112795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