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我省平均降水量134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40% 安穩度汛 “浙”裏有招
2021-10-20 10:43:30 來源: 浙江日報
圖集

  10月16日,記者從省防指獲悉,我省正式宣告汛期結束。

  非典型梅雨洪水、兩次登陸我省的颱風“煙花”、緊擦沿海北上的颱風“燦都”以及多地多場局地短時強降雨……面對嚴峻的汛情,浙江高位推動、科學決策、精準調度、高效協同,充分將數字化改革成果運用到防汛工作中,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今年汛期,浙江究竟遭遇了什麼,又是如何有效應對的?

  降雨比常年同期多四成

  時隔8年,位于姚江平原“鍋底”的余姚再次面臨巨大考驗。7月26日6時,余姚大嵐鎮丁家畈站累積雨量超過951毫米,打破登陸浙江的颱風實測過程降雨量極值。罪魁禍首就是今年第6號颱風“煙花”。

  今年汛期,浙江受到“煙花”“盧碧”“奧麥斯”“燦都”等4個颱風影響,啟動3次防颱風應急響應。其中,“煙花”是自1949年以來唯一一個兩次登陸我省的颱風(舟山普陀區、嘉興平湖市),移速慢、影響時間長(長達7天),過程雨量大(全省面雨量191毫米),均破我省登陸颱風紀錄。

  “‘煙花’帶來的影響很大,如姚江余姚站和杭嘉湖東部平原王江涇站、嘉善站最高水位創歷史新高,紹興諸暨高湖滯洪區1963年以來首次開閘分洪;因恰逢天文高潮,鎮海、寧波、北渡3處站點潮位突破歷史極值。”省防指辦相關負責人説。

  除了颱風之外,局地強對流天氣頻發,也是浙江面臨的極端天氣之一。尤其在梅汛期間,有156個鄉鎮(街道)小時雨強大于50毫米,最大為文成公陽鄉117毫米,強降雨造成多處山洪、泥石流等災害。

  據統計,今年汛期平均降水量達134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40%。

  水利工程築牢“銅墻鐵壁”

  “預計36小時後浦陽江下遊湄池站將接近歷史最高水位!”7月的一天,受持續降雨和天文大潮影響,一條水文洪水預報,迅速引起了水利調度專家的注意。

  浦陽江上游石壁水庫、陳蔡水庫、安華水庫迅速開展錯峰調度,充分發揮錯峰削峰作用,累計攔洪6300萬立方米,水庫群的“集體作戰”為下遊有序應對爭取到了寶貴時間。

  暴雨、山洪、颱風、高潮位……一個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再次見證了浙江上下同欲,防汛防臺的強大合力。其中,一批新建成的百項千億防洪排澇工程,也在汛期鑄就了一道道“銅墻鐵壁”。

  上游來水急、中間地勢低、下遊排不出,余姚這次為何能夠平穩過關?復盤整個防禦過程,記者發現,余姚的洪澇治理不再是一地之事,而是全流域統籌協作,靠的是一係列水利工程精準調度。

  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禦處副處長陳志剛介紹,在應對颱風“煙花”帶來的超歷史過程雨量考驗中,整個流域一盤棋團結抗洪,姚江上游西排工程“新兵”上陣,跨流域強排曹娥江水量3530萬立方米,減少余姚斷面10.7%的來水量;慈江閘站、化子閘泵站、澥浦閘站等3座大型排澇泵站梯級抽排,打通了24小時持續向東行洪的“高速水路”;結合調度四明湖水庫全力攔洪4500萬立方米,削峰率達99.8%,有效降低約30釐米水位,使余姚受災損失降為颱風“菲特”時的十分之一。

  科學防汛用好“數字大腦”

  因颱風“煙花”轉移各類風險區域人員201.1萬人,颱風“燦都”轉移94.2萬人……人員避險轉移,歷來是防汛防臺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

  為實現人員轉移精密智控,浙江在汛期前對去年山洪地質災害、危舊房等高風險區域進行“安全碼”賦碼核查,並全部錄入自然災害數字化平臺。通過一個“安全碼”,人員轉移了多少,轉移去了哪裏,在這個防汛“數字大腦”裏清晰可見。

  “通過大屏,既可以看到省、市、縣、鄉各地區應轉和已轉人員統計數,也可以查詢到被轉移群眾的姓名和聯繫電話等資訊。”省應急管理數字和技術中心專家張磊説,防汛防臺是數字化改革的重要應用場景,通過各類數字化平臺,我省防汛防臺整體智治能力提升明顯。

  為提升小型水庫的管護能力,衢州市水利局今年創新開發了水庫“智能管家”平臺,並在防禦颱風“燦都”中成功上演“首秀”。衢州市水利局農水中心負責人表示,如今有了這個“智能管家”,對所有水庫的數字管控可實現全域覆蓋,有利于更精準地運用好水庫這一防汛利器。

  據統計,依托數字化平臺,省防指有效歸集全省4580個儲備點、 2735萬件應急物資、1148支救援隊伍等數據,高效調撥25.77萬件物資裝備馳援各地,實現一端掌上協同、一碼精密智控、一屏精準調度,在實戰中讓數字化平臺不斷迭代升級。(記者 金梁 通訊員 朱玥璇 徐鶴群)

  

責任編輯:劉志媛

國乒在浙江溫州開展封閉集訓
國乒在浙江溫州開展封閉集訓
浙江溫州:全國首家國旗教育館舉行升國旗儀式
浙江溫州:全國首家國旗教育館舉行升國旗儀式
秋之色丨俯瞰大自然的調色板
秋之色丨俯瞰大自然的調色板
看到了你的別樣風情!
看到了你的別樣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