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4/07 08:54:24
來源:新華網

萬千氣象看雲南|下關沱茶 流傳于蒼山洱海間的百年制茶工藝

字體:

下關沱茶(攝于4月1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普洱茶,多為餅狀,好壓制,易保存和運輸。但在雲南大理,卻有一種形似窩窩頭的緊壓茶——下關沱茶,這樣一種造型獨特的茶葉,有何特殊的由來?窩窩頭的形狀,又是如何制作出來的?跟隨我們的鏡頭走進下關沱茶館,一探究竟。

下關沱茶(攝于4月1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據了解,早在1902年,大理下關茶商就在滇南茶區制作的“姑娘團茶”的基礎上,改進創制了外圓內凹的“砣茶”(雲南人習慣將塊狀的東西稱為“砣”),這樣一種特殊的形狀,可以保證緊壓的茶團有良好的透氣性,防止霉變,便于馬幫運輸。後因主銷四川沱江一帶,有“沱江水,下關茶,香高味醇品質佳”的美譽,“砣茶”就慢慢演變為了“沱茶”。

下關沱茶館傳統制茶工藝展示區,工作人員正在稱茶(攝于4月1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現在的下關沱茶,大多採用現代化的生産線進行制作,但在下關沱茶館傳統制茶工藝展示區,仍能看到傳統的制茶工藝。稱足一百克茶葉,經過蒸茶、揉茶後,來到壓茶環節,這也是茶葉定型的關鍵一步,只見身著白族服飾的“阿鵬哥”將茶葉放在木製壓茶凳中間的模具中,再坐到凳子後端,利用杠桿原理,將茶葉壓制成型。最後再取出晾幹,一個窩窩頭形狀的沱茶就制作完成了。

下關沱茶館,工作人員展示傳統制茶工藝(攝于4月1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傳承百年制茶工藝的下關沱茶,曾多次入選雲南“10大名茶”,這樣一種有著獨特形狀的茶葉,帶著氤氳香氣,從蒼山洱海間出發,名揚海內外。(趙普凡 念新洪)

等待晾幹的沱茶(攝于4月1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