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推開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以下簡稱“華坪女高”)66班晚自習教室的門,雲南師範大學支教團成員陶雨心中滿是忐忑,所有學生的目光瞬間聚焦在她身上。然而,孩子們僅看了一眼,就各自埋頭專注於學習。這個安靜的夜晚,開啟了她在華坪女高一學期的支教時光。

天未亮,66班的學生已經開始早讀(2月17日攝)。
初登講&的忐忑
今年2月,陶雨所在的雲南師範大學支教團來到麗江市華坪縣。她要講的第一堂課,將有各年級英語老師旁聽,因此她格外重視,早早就向66班班主任請教學生英語學習情況,並結合教材理解和網上蒐集的資料精心準備。陶雨還向班主任申請了一節早自習,讓學生提前熟悉課程單詞。

張桂梅校長在會上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4月20日攝)。
課堂上,陶雨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但在針對難點的提問環節,教室突然沉寂了下來。過了許久,一隻手突然舉起來,一名學生磕磕絆絆地回答了問題。課後,她偷偷告訴陶雨:“其實那個問題我也沒把握,但我不想讓老師尷尬,所以決定先試試。”這讓陶雨深受觸動。

陶雨和學生們的合照(6月6日攝)。
她主動向聽課老師請教不足,決心在後續教學中不斷改進。當得知自己順利通過了考核,陶雨如釋重負。
堅守終得迴響
每天清晨踏入校門,陶雨總能聽見張桂梅校長在二樓拿着喇叭催促“姑娘們快點,要遲到了”“趕緊進教室早讀”……
張桂梅校長總是最早到校、最晚離校。凌晨四點多,她就會走進教學樓點亮所有燈光,到起床時間便去宿舍樓叫學生起床;早自習時她逐班清點人數,晚上學生入睡後仍會重復這一步驟。她待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見面總會叮囑天冷添衣。

陶雨在華坪女高的最後一節課(7月15日攝)。
張桂梅校長的這份堅守與關愛深深感染着陶雨,她希望把自己感受到的這份溫暖傳遞下去。她注意到,班裏有些孩子基礎弱,學習格外吃力,課上,她盡力關注着每一個學生。課後,陶雨也常主動去問:“這樣講能跟上嗎?”“哪我沒講清楚,你一定要告訴我。”為了讓知識不那麼枯燥,她花了不少心思,帶着學生們唱英文歌、做單詞游戲、分組製作旅行手冊。課餘時間她總留在教室,等着為孩子們解答疑問,帶着他們練習書寫。
得知66班的孩子們英語聽力比較薄弱,錄音放了好幾遍,大家還是像聽天書一樣無從下筆。陶雨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一下課就跑去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她聽從導師建議,試着在每節聽力課前,先帶大家聽一首好聽的英文歌,填空哼唱。正式練習前,又總會帶着大家把關鍵詞語和句子先過一遍。

陶雨與學生課後拍照留念(7月14日攝)。
就這樣堅持了幾次課後,變化悄悄發生了——孩子們不僅能跟上錄音的節奏了,課後還有學生跑來告訴她:“老師,現在的聽力課真好玩!”
接下來的期中、期末考試,66班的英語成績一次比一次亮眼,陶雨松了口氣,覺得總算沒有辜負張桂梅校長的期望。
芳華在山野間綻放
每週一清晨的黨性教育活動,是陶雨在女高最深刻的記憶。晨光灑落,黨旗格外鮮艷。她與黨員教師們一同肅立,高舉右拳,鏗鏘的誓言在校園上空回蕩——那一刻,使命與擔當不再是抽象的詞句,而是融入血脈的信念。

陶雨與張桂梅校長的合影(3月8日攝)。
在這裡,她親眼見證女孩們凌晨五點半在路燈下讀書的身影。她漸漸懂得,女高所傳遞的精神,不是要超越誰,而是生命本身對抗命運、執意向光的韌性。
“你們在崎嶇山路上奔跑的勇氣,已是許多人一生未能企及的堅強。”臨近離別時,陶雨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樣一句話。她真心盼著這群姑娘能帶着這股勁,奔向山外更廣闊的天地。
離別的日子到了。聽説陶雨要走,學生們圍着她,一句句心裏話聽得她眼眶發熱:“小雨老師,我們最喜歡上您的課了。”“您能不能別走?”“我們會想您的,我們一定好好學英語!”陶雨心裏滿是不捨,可她還要回去完成學業。最終,她只能含着淚,與這群讓她牽掛的姑娘們告別。

張桂梅校長給陶雨的寄語(3月8日攝)。
張桂梅校長在陶雨離開時,為她寫下八個字贈言:“諸事順利,前程似錦。”這樸素的祝福,既是對她的認可,也飽含着對一位年輕教育者的深深囑託。
在華坪女高一學期的支教時光,讓陶雨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説,自己將從這片土地汲取的溫暖與力量小心收藏,靜待屬於自己也屬於孩子們的春天。陶雨堅信,只要心中有愛、腳下有路,定能在教育的田野上綻放屬於自己的芳華。(完)(吳若菡 馬婷婷 鄭凱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