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11/11 17:45:38
來源:新華網

雲南昭通:以法治監督護航各族青少年共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字體:

  新華網昆明11月11日電(記者丁怡全)剛剛召開的昭通市第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昭通市“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實施情況的視察報告》。這標誌着昭通市人大常委會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常態化監督議程,通過制度化安排、全過程參與和靶向性建議,有力推動全市各族青少年交流從“有形覆蓋”邁向“有感有效”。

  報告顯示,自2022年計劃啟動以來,在昭通市人大持續監督推動下,全市構建起“強統籌—聚主線—建平台”三維工作體系,累計開展各類主題活動1739場次,覆蓋各族青少年32萬餘人次,青少年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個認同”優秀率從76.2%躍升至92.4%。

  鹽津縣“石榴籽”籃球隊成為“球場無民族、團結靠合力”的生動注腳;“烏蒙石榴紅,籽籽心向黨”同心營今年暑期組織74名各族青少年研學……一系列富有人大監督印記的創新實踐脫穎而出。

  審議過程中,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不回避問題,明確了五項剛性舉措:強化統籌協同,責成市政府牽頭制定職責分工方案,明確民宗部門統籌協調職能,破解“九龍治水”困局;創新資金保障,推動設立專項基金,對接滬滇協作資源,確保項目可持續、情感聯結長效化;夯實數據根基,建立全市統一動態&賬,對活動場次、參與人數、滿意度等核心指標實時監測,杜絕“數字交流”;深化主線引領,按年齡分層設計內容,推廣“故事+互動”育人模式;打造經驗樣板,系統梳理易地搬遷安置點、紅色研學、非遺傳承等特色路徑,形成“一縣一品”可複製案例集。

  “青少年交流是民族團結的源頭工程。”昭通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下一步將持續發揮人大立法、監督、決定、代表四大職能,推動將學校實踐全面納入計劃框架。隨着五項人大建議逐步轉化為政府行動,昭通正以制度化、法治化、常態化的監督機制,推動各族青少年從“廣泛交往”走向“深度交融”,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青春力量。(完)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