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11/11 09:34:24
來源:新華網

鄉村振興在行動|從“提籃小賣”到品牌化發展——硯山優特産業“出海”記

字體:

  初冬時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的田野間仍涌動着勃勃生機——連片的蔬菜基地裏,菜心、芥藍等作物在暖陽下舒展葉片;數字化藍莓大棚內,基質栽培的植株挂滿果實,水肥一體化系統精準運作;辣椒加工車間裏,鮮椒分揀線高速運轉,濃郁椒香撲面而來。

  近年來,硯山縣依託優越的自然稟賦,把科技化、智慧化融入農業種植,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讓優勢特色産業成為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如今,這座滇東南小城,正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全國辣椒産業十強縣”等名片,書寫着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奮進篇章。

  硯山縣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資料圖)。新華網發(文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硯菜”裝進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

  高海拔、強光照、優良水土、全年基本無霜的自然條件,讓硯山蔬菜口感鮮甜,在粵港澳大灣區備受歡迎。

  得益於“菜籃子”工程的紮實推進,硯山縣藉&政策的東風大力發展蔬菜産業,隨着松南、中康、興發、聯興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落戶硯山,8.5萬畝標準化蔬菜基地應運而生,示範帶動發展蔬菜産業87.19萬畝,是雲南省面向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的重要供給基地。

  硯山縣的蔬菜基地(攝於11月7日)。新華網 劉馨蔚 攝

  “硯山的冬早蔬菜是錯峰上市,所以在粵港澳大灣區不愁銷路。”硯山縣稼依鎮大稼依社區黨委書記邵華敏介紹,2024年,供應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的蔬菜達19.8萬噸,産值18.7億元。

  據介紹,在蔬菜産業發展方面,硯山縣構建了“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的高效運作模式,通過盤活土地資源,採用社員以土地入股、企業以資金和技術入股的合作形式,將基層黨建、“三農”發展、群眾增收與社區壯大集體經濟緊密串聯在合作社産業鏈上,實現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蔬菜基地正在進行無人機噴灑(資料圖)。新華網發(熊平祥 攝)

  如今,硯山縣認證的綠色食品産業基地有16個。從“提籃小賣”到菜販批發,再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穩定供應商;從零星種植到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思路轉變後,硯山縣農業産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子更寬了。

  此外,硯山縣還探索出“蔬菜+玉米制種”“蔬菜+甜玉米”的生産經營模式,夏秋進行玉米生産,冬春進行露地蔬菜種植,不僅提高了耕地復種指數,也實現了公司盈利、農民增收、産業增效。

  農戶正在採摘蔬菜(攝於11月7日)。新華網 劉馨蔚 攝

  2025年,硯山縣利用蔬菜基地進行雜交玉米制種3萬畝,加工産值突破1.88億元;進行鮮食玉米種植2.78萬畝,預計産值8890萬餘元。

  小漿果繪製美好藍圖

  走進硯山縣維摩鄉黑魚洞農場的藍莓數字化産業基地,一座座種植大棚整齊排開,一眼望不到頭,園區道路兩旁噴灌設備將水噴灑在空氣中。“這是為了防止路過的車輛揚起灰塵污染了果子。”基地負責人單瀟介紹,這樣的現代化農業設施在基地裏隨處可見。

  硯山縣藍莓數字化産業基地全景(資料圖)。新華網發(王國禮 攝)

  隨着農業數字化生産模式的快速發展,基地搭建了設施藍莓智能化栽培系統,對水肥配方進行智能化配比,並自動調整灌溉策略,實現藍莓栽培的精準灌溉。“選對好品種、找準好模式、採用新技術,我們的藍莓不僅品質産量俱佳,還能在國內其他産區及進口藍莓的空窗期上市。”單瀟&&,近年來,光築集團等企業接連落地硯山,建設萬畝高原特色基質栽培藍莓現代産業園,全縣已種植藍莓1.37萬餘畝,每年預計有1.8萬噸藍莓鮮果從硯山運往全國。

  據了解,萬畝藍莓基地的建設,不僅每年為群眾帶來2000余萬元的土地流轉租金收入,還成為吸納當地富餘勞動力的有效渠道,每年可吸納30萬餘人次就業。

  藍莓植株挂滿果實(攝於11月7日)。新華網 劉馨蔚 攝

  鬱鬱蔥蔥的大棚裏,農民成為現代農業的産業工人。“旺季每天能賺200多元,還能就近顧家。”維摩鄉炭房社區的李貴箏感嘆道。

  為了讓更多村集體和農戶成為産業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硯山縣不斷完善“企業+村集體+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通過代建代管、入股分紅和“企業+村集體聯合公司+農戶”等模式,帶動全縣39個村(社)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預計年均為村集體增收850萬元。

  硯山縣稼依鎮辣椒烘乾生産線(資料圖)。新華網發(文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小辣椒成就火紅産業

  9點左右,硯山縣稼依鎮辣椒交易市場已熱鬧非凡。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購商和椒農聚集在此,議價聲、稱重聲、車輛鳴笛聲交織在一起。

  從事辣椒收購生意5年的張仕偉&&,“這裡的辣椒從每年6月初就能開始收購,高峰時每天能收約1噸,收購價在2元到2.2元一斤,烤幹後的辣椒能賣到8元到10元一斤,整體行情不錯。”

  豐收的辣椒(攝於8月12日)。新華網發(文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我今年栽了十多畝辣椒,每畝産量約兩千斤,畝收入在四千元左右,一年的收入超四萬元。”談及今年的收益,硯山縣白石岩村村民李樹昌很是欣慰。

  在硯山縣的辣椒加工車間裏,火紅的鮮椒鋪滿場地,工人們正忙着對新鮮辣椒進行分揀、裝箱、上秤、打包,現場一派繁忙。據硯山縣亞飛農副産品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有華介紹,公司採取“基地+農戶+合作社”的運作模式,涵蓋種子、育苗、種植、粗加工、收購和銷售等環節,每年收購量達1萬噸左右,産品銷往全國各地。

  辣椒豐收(資料圖)。新華網發(文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硯山縣立足辣椒産業“短平快”優勢,大力引導群眾發展辣椒種植,並建成全國第二、西南第一大的辣椒專營市場和集散地——稼依辣椒城,先後建成5個辣椒田間交易市場,已經形成“收全州、賣全國、銷海外”的産業發展格局。

  2025年,硯山縣辣椒種植面積49.89萬畝,預計産量50萬噸(鮮椒),實現産值13.4億元。縣域100余戶辣椒生産經營主體,為農戶帶來8000余個就業崗位,預計實現務工收入1.2億元。(完)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