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王根新 楊偉 陳姝罕
近日,在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滇源街道周達村的桑園裏,農戶們正忙着採摘桑葉。這裡不僅是他們“家門口就業創收”的起點,更是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的縮影。

採集桑葉(6月17日攝)。新華網發(李穎 攝)
種桑是養蠶的基礎,也是生態保護的關鍵一環。據介紹,周達村種桑養蠶項目的實施盤活了閒置資源,桑樹種植規模從去年的200畝擴大到現在的2800畝,種植戶由原來的1戶增加到7戶,帶動當地約150人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作為村裏首批種桑養蠶戶之一,李永文去年參與的種桑養蠶項目為他帶來了20多萬元的收入。如今,他不僅擴大了自家的種植規模,還打算帶動更多村民加入,讓桑葉成為大家共同致富的“金葉子”。

養蠶(6月17日攝)。新華網發(李穎 攝)
有了優質的桑葉,養蠶更是關鍵。近年來,盤龍區引進公司,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蠶繭銷售服務。“公司把小蠶給農戶養,並派技術員指導農戶進行科學養護,從飼養、防病,每個環節都有技術支持。”昆明正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鄒建華説,這種合作模式既降低了農戶的養殖風險,又保障蠶繭的品質與銷路。
據介紹,通過構建生態閉環,桑葉可以滿足蠶的成長需求,蠶結繭可製成絲綢産品,蠶沙可以入藥或提取葉綠素,桑枝條粉碎後可用來培養食用菌,廢棄的菌包可以作為天然肥料。從單一生産到生態閉環,如今周達村的桑蠶産業各環節緊密相連,實現了資源高效利用、生態持續改善和經濟效益提升的有機統一。(新華網 范芳鈺 盤龍區融媒體中心 陳瑞敏)
【糾錯】
【責任編輯:劉馨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