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嶺大地上,有許多傑出的教育者,雲南技師學院( 雲南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劉旺才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以技能為筆,以匠心為墨,在職業教育的廣袤田野上默默耕耘,培育出一代又一代青年才俊,並用實際行動詮釋“厚土不語,萬物得生”的匠心育人典範。

鄭棋元奪冠後與劉旺才合影(資料圖)。
技能報國,初心如磐
2019年,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移動機器人項目的賽場上,當中國隊首次捧起金牌的那一刻,遠在千里之外的劉旺才眼中閃爍着激動的淚光。這枚沉甸甸的金牌不僅是對中國技能水平的認可,更是對劉旺才多年辛勤付出的最好回報。
“走技能成才的道路上哪有一帆風順的,但我告訴學生:技能人才的人生,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劉旺才的話語中透露出堅定與執着。自2009年從天津跨越千里,扎根雲嶺以來,他便將全部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了職業教育事業中。雲南技師學院,這個曾經對他敞開大門的平台,如今已成為他培育技能人才的搖籃。

劉旺才帶領學生參加比賽(資料圖)。
攻堅克難,砥礪前行
2012年至2017年期間,劉旺才兩次帶領團隊衝擊世賽,卻都在國家集訓隊的選拔賽中遺憾落選。“那時候真的很難,條件很艱苦,沒有訓練場地我們就去市場上買材料自己搭建,學院沒有訓練設備,國內也生産不了,學院就通過各種辦法從國外購買,訓練時抱着英文字典‘啃’技術文件……”劉旺才説。
正是這份堅持、努力以及學院的培養,讓劉旺才一步步成長為國家級教練,並帶出了世界冠軍——鄭棋元。奪冠之後,劉旺才迅速投入到機電類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同時主持自主移動機器人項目的競賽工作。他知道,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還有更多如同鄭棋元一樣懷揣着技能成才的夢想青年等待他的挖掘和培養。

劉旺才給學生上課(3月7日攝)。

劉旺才與學生交流項目成果(3月7日攝)。
産教融合,創新育人
技能之難,還在於成果轉化之艱。在雲南技師學院“校企合作、工學一體”的辦學模式指引下,在工學一體化課堂中,劉旺才帶着學生拆解企業捐贈的自動化設備,將生産線淘汰的零件改造成教具,把企業技改項目轉化為實訓案例。
“我們學校的學生是很受企業歡迎的,同學們來到學校就像進入了一座‘大工廠’,職業資格等級證書是企業的‘敲門磚’,理論與實踐融合,溝通與技能同步是企業的基本要求,很多同學還沒畢業就被企業預簽了。”劉旺才説。

劉旺才了解學生項目成果(3月7日攝)。

深夜還在辦公的劉旺才(3月7日攝)。
傳承匠心,照亮未來
如今,劉旺才已經成為國家級大師工作室的領銜人。榮譽的背後,離不開學院的階梯式大師孵化機制、千萬級專項資金投入及校企雙元育人平台建設的支持。他希望依託工作室和學院一併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通過項目鍛煉、培養年輕教師,將師德與技能零距離予以傳承。

劉旺才研究機器人零件(3月7日攝)。
“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是前輩們告訴劉旺才的第一件事。作為老師,劉旺才的想法就是培養更多學生,用技能傳承改變更多家庭的命運,看到學生們成人成才,他很滿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