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06/05 08:57:57
來源:新華網

【大象密碼第三十四期】世界環境日|啥?大像是“環保小衛士”?

字體:

  “雨林工程師”是亞洲最大的陸生動物——亞洲象的美譽,但你知道嗎?它們還有一個身份,那便是“環保小衛士”。在森林中,河道旁,甚至是途經的道路上,它們也許都在履行作為“環保小衛士”的職責,維護着亞洲象國家公園候選區的環境哦!

  成年大象每天要排出其體重4%的糞便

  亞洲象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吃吃吃,一頭成年大象每天要吃掉自身體重8%的食物,但是它們的消化率極低,也就是説它們吃下去的食物大部分會成為糞便排出體外。“大象醫生”保明偉介紹,一頭成年大象每天排出的糞便約為其體重的4%左右。

  仔細觀察便可發現,大象的糞便大多呈黃綠色,其中纖維較多,保留着草本的味道,也正是因為其消化率低才呈現出這樣的狀態。雖然大象的糞便很多,但其實除了大象剛經過不久的地方,鮮少能見到堆積如山的象糞。那麼問題來了,象糞都去哪了?這就要説到為啥大像是“環保小衛士了”……

  是小象的“益生菌” 也是天然肥料

  在森林中,不同時期的大象糞便都有不同的作用——如果象群中有正在學習覓食的小象,那麼大象的糞便就會成為很好的“教材”和“益生菌”。為啥這麼説呢?保明偉介紹,小象會食用大象的新鮮糞便,一方面是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判斷森林中哪些食物可以食用,另一方面大象的糞便還可以很好地促進小象的消化吸收,幫助它們建立健康的消化系統微生物群落,從而提高食物消化率和養分吸收能力。

  當然,大象的糞便也不都是被小象吃了。假設一頭成年大象重3噸,它每天的進食量為240公斤左右,排便量為120公斤左右。小象並不會吃太多,大部分的糞便還是化作了森林的天然肥料。大象的糞便排出後,各類昆蟲、微生物也會聞訊而來,在其中覓食、繁衍,構建起一個小小的生態循環體系。

  當打開一塊尚在分解初期的糞便,便能看到各類昆蟲穿梭其間,它們與真菌相互協作,加速有機物的分解。一般而言,大象糞便在雨林的溫潤氣候與微生物作用下,40天左右便能分解完畢,化作泥土狀,徹底融為雨林生態的一部分,成為滋養雨林的養分。

  所以,即使大象排泄的糞便很多,但是並不會對森林造成污染,相反,它們的糞便可以保護自己的孩子與森林哦!

  變“糞”為寶

  即使大象的糞便沒有留在森林中,依然可以發揮巨大的環保作用,是環境保護中的一塊寶。在亞洲象國家公園候選區西雙版納片區,象糞製品正在悄然興起。因為它們的消化率並不高,所以排出的糞便中纖維含量很高,正因如此,大象的糞便還可以用來造紙。用象糞製成的紙張純天然無污染,當地還開發衍生出了象糞紙筆記本、相框、折扇等製品,並讓象糞紙成為亞洲象相關自然研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讓更多參與研學的孩子了解到亞洲象在環境保護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除了象糞紙,象糞還可以製成象糞護花基質,無論是農田種植,還是種植花花草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這與象糞化作雨林中的天然肥料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之,亞洲像是名副其實的“大胃王”,但也是當之無愧的“雨林工程師”和“環保小衛士”,它們在熱帶雨林中的活動為許多伴生動物創造了活動空間,也為雨林植物生長開闢了林窗;它們的糞便是天然的環保材料,也是人們認識亞洲象、了解亞洲象的“窗口”;它們為森林構建起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

  在亞洲象國家公園候選區,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也有關於環境保護的動人故事……(完)

總策劃:韓海闊

策劃:李霞

統籌:羅春明

執行:柴靜 徐華陵

指導單位

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支持單位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

西雙版納野象谷

【糾錯】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