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彝族服飾代表性傳承人普玉珍,以針為筆、絲為墨,用七年半時間將《清明上河圖》繡成21米長的彝繡巨作,完成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814個人物、60余幢建築、28艘舟船,在一針一線中重現生機。(武學成 蔣夢瀅 余林強)
【糾錯】
【責任編輯:范芳鈺】
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彝族服飾代表性傳承人普玉珍,以針為筆、絲為墨,用七年半時間將《清明上河圖》繡成21米長的彝繡巨作,完成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814個人物、60余幢建築、28艘舟船,在一針一線中重現生機。(武學成 蔣夢瀅 余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