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涉罪未成年人家庭矯治效能,推動家庭教育責任落地,日前,雲南省婦女聯合會(以下簡稱“雲南省婦聯”)“普法強基:送法進萬家 家教伴成長”百場宣講活動走進雲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簡稱“未管所”),以“專題講座+藝術療愈”的形式,為特殊家庭搭建情感溝通橋梁。

徐萍引導家長和未成年犯進行情感交流(5月14日攝)。新華網發(劉雲 攝)
活動現場,雲南省婦聯家庭教育專家徐萍以“發揮親情力量 重建親子關係”為主題,從“父母是家庭教育第一責任人”“父母是孩子的未來”“懂得與支持孩子”三個維度展開深度剖析。同時,她呼籲家長以平等姿態傾聽孩子需求,打破“單向命令式”溝通,用愛與耐心填補孩子成長中的情感空洞。

未成年犯和父母一起完成母子鹿曼陀羅圖案彩繪(5月14日攝)。新華網發(劉雲 攝)
“許多孩子因長期缺乏陪伴,轉而向網絡、同輩群體尋求認同,最終滑向犯罪深淵。”徐萍在講座中強調,家庭不是孩子的“避風港”,而應是價值觀的“奠基石”,父母需主動承擔矯治責任,用行動證明家的溫暖。
講座結束後,活動進入“彩繪曼陀羅”情感鏈結環節。在徐萍的引導下,未成年犯與家長以“母子鹿”圖案為載體,通過共同創作完成心靈對話。起初,部分親子因長期疏離顯得生疏,徐萍鼓勵道:“色彩不會説謊,大膽畫出彼此眼中的樣子,這是修復關係的第一步。”隨着畫筆起落,有父親為孩子添上象徵希望的彩虹,有母親在畫紙角落寫下“媽媽等你回家”,不少家庭在創作中相擁落淚。

未成年犯將彩繪的母子鹿曼陀羅圖送給家長,並深情相擁(5月14日攝)。新華網發(劉雲 攝)
未管所相關負責人&&,未成年犯矯治不僅是刑罰執行,更是家庭關係與社會功能的重建。未來,未管所將持續引入社會力量,探索“司法矯治+家庭賦能”雙向教育模式,助力迷途少年重歸正途。(完)(范芳鈺 董入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