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的雲甘美·悅養園城,是雲南省康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首個醫康養一體化高品質養老項目。在這裡,有一群“00後”養老護理員。
他們是老人們的“生活管家”,不僅要照顧老人一整天的生活起居,負責常規的健康護理,還要學着與老人“交朋友”,撫慰他們的情緒。離開校園不久的他們,仍帶着一絲稚氣,但在工作中,卻好像“忽然長大”,任勞任怨,把控住每個護理細節。
今年23歲的張銳,從事這份職業已3年。當初他選擇這份職業的原因很簡單,“有一天,家人會老去。學會護理,未來我能好好照顧他們。”

張銳為老人進行日常身體檢查(3月18日攝)。新華網發(李浩 攝)
真正成為養老護理員後,張銳對這份職業又有了更多感悟。比如,相比於在學校時,現在的他,對於如何照顧好老人,多了新的理解。在工作中,他們時常會碰到脾氣暴躁的老人,“發脾氣的、砸東西的,有時候也會遇到辱罵我們的。”張銳曾經對此非常困惑,明明自己用心照顧,為何會換來這般對待?
“後來,有位患有阿爾茲海默症和其他疾病的爺爺,曾真誠地和我道歉。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那些行為多數是他們無法自控的,我應該更有耐心。”張銳&&,從那以後,他便明白,溝通這件事太重要了,除了日常的護理,要多去傾聽和感受老人的需求。

張銳在喂老人吃飯,掌握每個老人的口味十分重要(3月18日攝)。新華網發(李浩 攝)
不僅如此,身處旅居養老行業,他也看到這個行業的未來。他希望能夠考取更多技能證書,讓老人接受到更專業貼心的照護,“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去嘗試這個行業的其他領域,多學習、多成長!”
在採訪中,我們發現,有個女孩格外討老人喜歡。她是楊玉嬌,今年21歲,現在是她實習的第10個月。很多老人都喜歡拉着她説話,無論説什麼話題,她總是笑着的。

楊玉嬌和老人聊天談心(3月18日攝)。新華網發(李浩 攝)
楊玉嬌説,剛入行時,她最接受不了的工作內容就是給老人更換尿布,“當時真的過不了心理那一關”。但後來,想起自己當初要學習這個專業時的初心,想到“自己也有老去的一天”,她便克服心理障礙,坦然接受了這項工作。她説,時至今日,她也沒有後悔選擇這份職業。
工作的疲憊在所難免,周圍人的不理解也曾讓她感到辛苦。楊玉嬌説,大學選擇專業時,家人一度強烈反對,擔心她吃苦受累,但她看到這個行業未來可期,堅持了下來。當兒時的朋友問她,“你的工作是不是在養老院裏跟老人聊天,給他們跳舞唱歌呀?”她也只能笑笑。但如今,隨着她工作經驗的增加,這些曾經的反對聲和不解的困惑,都逐一消散——家人們開始理解她,朋友們佩服她。

楊玉嬌按時為老人送去藥品(3月18日攝)。新華網發(李浩 攝)
“這份工作,帶給我機會,讓我認識了許多有涵養、有閱歷的老人。”楊玉嬌説,入行10個月,她和許多老人的關係,不只是“護理與被護理”的關係,老人們也常常會和她分享許多經驗,在她迷茫困頓的時候,是他們的話激勵了她。“我要繼續幹下去。”
李麗萍是楊玉嬌的同班同學,在生活中一樣活潑可愛,在工作中同樣一絲不茍。李麗萍説,當初選擇這份職業,源於對家中老人的遺憾,“爺爺生病離開的時候我還小,但我記得因為條件有限,護理不週,當時爺爺生了很嚴重的褥瘡。”於是,有能力選擇時,她堅定地選擇了這份職業,不想看到老人受苦。

李麗萍帶領老人做健身操(3月18日攝)。新華網發(李浩 攝)
然而,事情沒有李麗萍想得那麼簡單。正式工作後,她發現工作強度遠超出自己當初的想象。為了活動能力受限的老人們不生褥瘡,他們每天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為老人翻身。每位老人每小時需要翻身一次,情況重的則半小時需要翻身一次,一天下來,她要重復這項工作上百次。“遇到體型大的老人,必須要兩人以上一起才行。一天下來是真的很累。”

李麗萍檢查整理老人們的日常用藥(3月18日攝)。新華網發(李浩 攝)
但即便如此,她也沒想過告別這份工作。“晚上值班的話,看到爺爺奶奶們安靜地躺在床上睡着,那一刻,我總是特別滿足,感覺這一切都值得。”年紀尚小的李麗萍,也許還沒有完全了解人生與生命的意義,但她清楚地知道,用心對待自己的工作,用心對待每位老人,就是她當下人生中頂有意義的事情。李麗萍説,接下來,她還要去磨練自己的專業技能,為老人提供更貼心的服務。(完)(羅春明 張瑪睿 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