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0/21 12:24:51
來源:新華社

百年老照片背後的中法情緣

字體:

  新華社昆明10月19日電(記者林碧鋒、江文耀、王安浩維)在老照片收藏者王益群眼裏,歷史光影可以見證滄桑巨變,而收藏是回味歷史的進程。她和丈夫收藏的諸多百年前昆明的珍貴老照片,見證了一段鮮為人知的中法情緣。

  “老照片已經融入我的生活。”在王益群位於昆明的家中,墻上挂着多幅昆明老照片,家裏放着許多與老照片相關的出版物和歷史資料。她熱情地找出幾大本厚厚的相冊,面帶微笑向記者回憶起那段為老照片奔走的歲月。

王益群在雲南昆明介紹她收藏的老照片(4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碧鋒 攝

  這些關於昆明的老照片,全部出自晚清時期法國外交官方蘇雅(法文名為奧古斯特·弗朗索瓦)之手。王益群介紹,1899年,方蘇雅帶着7部相機和大量玻璃底片抵達中國雲南,在紅河和昆明拍攝了大量高品質的照片。1904年,他帶着千余張照片返回了法國。

  此後,方蘇雅於1935年離世。“方蘇雅對中國有着深厚的感情,回法國後他一直住在一座取名為‘中國’的庭院裏。”王益群説,方蘇雅把自己拍攝的上千張照片放在法國鄉間的一個地窖裏。方蘇雅的夫人去世後,照片被移交給方蘇雅的侄子賽都。1996年,賽都攜方蘇雅在雲南拍攝的部分照片,來到雲南昆明尋訪叔叔走過的足跡。

  在此期間,法語專業畢業的王益群和熱愛攝影的丈夫殷曉俊,接觸到了這些跨越百年的照片。他們決定把這批老照片帶回中國,並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多次前往法國,幾經周折取得了這些照片在中國的使用權。

拼板照片:上圖為清末時期的昆明碧雞坊(資料圖片由殷曉俊提供);下圖為如今昆明市碧雞坊夜景(2023年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此後,王益群又多次到法國購買了這批照片的玻璃底片、方蘇雅拍攝的昆明無聲電影膠片拷貝,以及方蘇雅使用過的相機。

  1997年底,其中200多幅照片在雲南省博物館首次亮相,引起強烈反響。此後,殷曉俊夫婦又在北京、重慶、成都等地舉辦大型展覽《世紀回首》,展出的照片詳盡地記錄了19世紀末中國西南地區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1999年,第一本收錄這批照片的出版物《昆明晚清絕照》正式出版,同年《彼岸的目光》出版發行,後來他們還協助拍攝有關紀錄片,並陸續在雲南陸軍講武堂、雲南省圖書館、雲南紅河朝陽樓等地舉辦照片展。

  近30年來,殷曉俊夫婦始終致力於保護和傳承這批老照片留下的文化遺産。

  2023年,殷曉俊因病離世。王益群更覺得自己責任重大,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繼續守護和傳播好這批老照片。

  如今,王益群時常往返於中法兩國之間,從事着貿易、法務和文化相關工作,並致力於向更多人講述這批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今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王益群認為,方蘇雅拍攝的這批老照片至今品相良好,成為促進中法友誼的一座橋梁。“他所記錄的雲南人文風光及重大歷史事件,為我們今天研究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參觀者在“對話1899——雲南百年·回眸往事系列照片展·滇池邊”展覽上觀展(5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老照片背後的故事,今年“五一”假期,王益群在昆明滇池邊的一個展館中舉辦展覽,以“對話1899——雲南百年·回眸往事系列照片展·滇池邊”為主題,展出了30幅照片,生動展現了百年前滇池及其周邊的場景,吸引諸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

  展廳裏,墻上一幅幅黑白照片把參觀者的視線帶回百年前:壯闊的昆明滇池、柔美的湖水、百年前滇池的捕魚者們、岸邊的人間煙火等,構建了一幅水與人和諧共生的人文畫面。

  王益群説,方蘇雅不同於其他旅行者,他的照片成系列,對一個事件、一場演出、一個場景都有不同角度的留影,他所記錄下的雲南人文風光及重大歷史事件,為研究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影像資料。有學者評價説:“這是最早的中國社會百態動漫圖。”

  “這組滇池水系的照片和現場的物件,使得百年前的滇池影像與今天生機勃勃的滇池後海形成時空對話。”王益群在展廳裏説,方蘇雅的照片,令昆明這座千年古城不僅有文字記錄、歷史傳説,更有100多年前精彩的影像記憶。

  拼板照片:上圖為清朝末年,馱運着貨物的馬幫準備進入昆明城區(資料圖片由殷曉俊提供);下圖為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前)準備從昆明開往老撾萬象(無人機照片,2022年1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王益群看來,舉辦這次展覽只是一個新的窗口,她希望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了解這段歷史,為促進中法友誼貢獻一份力量。

  “這些老照片是中國人民和法國人民共同的文化遺産,我們有責任保護和傳承好。”王益群説,歷史從未走遠,文化遺産需要一代代人接續保護和傳承。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