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0/20 16:23:48
來源:新華網

當雲南與傳統體育國際大賽相遇

字體:

  為加強對外體育交流,弘揚中華體育文化,推進體育強國建設,10月18日,第二屆傳統體育國際交流大賽在雲南省昆明市拉開帷幕。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們圍繞圍棋、武術、健身氣功以及舞龍舞獅4個項目,以體育會友,通過比賽的形式交流傳統文化。

  這是大賽第二次落地雲南,參賽人數較上屆有了顯著增長,同時首次設置舞龍舞獅項目。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具有獨特的吸引力,當雲南與傳統體育國際賽事“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第二屆傳統體育國際交流大賽開幕式現場(10月18日攝)。新華網發 徐華陵 攝

  重體育競爭 更重文化交流

  隨着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逐漸提升,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由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辦,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國家體育總局對外聯絡司支持,國家體育總局對外體育交流中心、雲南省體育局、昆明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第二屆傳統體育國際交流大賽,相較於上屆,無論在項目設置還是參賽人數方面都有了進一步提升。

  在項目設置方面,大賽在圍棋、武術、健身氣功3大項的基礎上,增設舞龍舞獅項目,兼具多元化和競技性的同時,極大提高了比賽的觀賞性。在參賽人員方面,本屆大賽吸引了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隊,共723人參加,其中境外運動員人數達到353人,較上屆大賽有了顯著增長。

開幕式文藝演出(10月18日攝)。新華網發 徐華陵 攝

  隨着中華體育文化“走出去”進程的不斷深入,武術、圍棋等中華經典體育項目在海外愈發受到歡迎,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載體。第二屆傳統體育國際交流大賽在競技之外,也為海內外中華傳統體育愛好者搭建起一個深入交流的&&。大賽期間還舉辦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如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展覽、民族體育表演等,讓參賽選手和中華傳統體育愛好者能夠近距離了解到中華傳統體育文化之美。

  “家鄉寶”成為對外交流的重要媒介

  圍棋是傳統體育國際交流大賽中的項目之一,在官渡古鎮內的雲子棋院中,國內外圍棋愛好者齊聚一堂,上演着精彩對峙。跟隨着緊張的戰局以及選手們對每一步棋的深思熟慮,一顆顆晶瑩似玉的白子、烏黑碧透的黑子落在棋盤上,這便是此次圍棋比賽的用棋——“雲子”。

第二屆傳統體育國際交流大賽圍棋比賽現場(10月18日攝)。新華網發 徐華陵 攝

  據了解,雲子的傳統製作技術在民國初期失傳,此後,科研人員在1974年研製成了質量完善的“雲子”配方,使失傳數十年的“雲子”得以問世。“雲子”是圍棋精品,雲子製作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用傳統技藝製作出的“雲子”猶如天然玉石磨制而成,對光照視,黑子綠碧透亮,宛然清潭秋水,傳統體育國際交流大賽這一國際賽事的舉辦也讓“雲子”這個“家鄉寶”成為了對外交流的重要媒介。

陽光照射下,黑子呈現出不同顏色(2023年3月2日攝)。新華網發 徐華陵 攝

  雲南雲子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沈雪屏介紹,本屆比賽有許多來自國內外的棋手、圍棋愛好者,希望“雲子”在他們手中創造出更多比賽奇蹟,同時也希望通過國際化的賽事讓更多人了解“雲子”文化以及中國的非遺技藝。

  劉驕是一名雲南本土小有名氣的圍棋愛好者,他也作為參賽選手參加了此次比賽。在劉驕看來,圍棋是講究事實邏輯,且現代化的一個比賽項目,同時也是交流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項目。作為一名愛好者,他參加過許多賽事,也切身感受到喜愛圍棋的人越來越多,雲南的圍棋水平也越來越好。他認為圍棋的發展方向可能會更多地從競技轉向交流,通過交流擦出各種各樣的火花。

“滴”出來的雲子(2023年3月2日攝)。新華網發 徐華陵 攝

  “雖然‘阿爾法狗’出來以後,人很難去跟電腦競爭,但是圍棋的交流屬性、文化屬性,包括教育屬性等都是歷久彌新的,它讓我們明得失、知進退。”劉驕説,如今他也在傳播着圍棋文化,帶着喜愛圍棋的小朋友們一起學習探索,他希望他們能在感受傳統文化的同時,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這就是他堅持圍棋事業的初心。

  舞龍舞獅項目舞出民族文化

  第二屆傳統體育國際交流大賽新增舞龍舞獅項目,比賽中,雲南魯木納龍獅藝術團亮相,年輕的隊員們踩着民族歌曲的旋律,舞動龍身,他們用朝氣與活力展現着雲南的民族文化,也獲得了銅獎。

  融入民族文化是雲南舞龍舞獅項目的特色,而挖掘出更多特色,讓雲南的舞龍舞獅更具影響力是安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龍獅舞代表性傳承人李偉一直在探索的,他也是雲南魯木納龍獅藝術團的創始人。李偉介紹,團隊建隊至今已有6年,由來自雲南各地的民族隊員組成,其中來自楚雄彝族自治州的隊員居多。

舞龍比賽中,選手做出創意動作(10月18日攝)。新華網發 徐華陵 攝

  李偉説,他原本認為團隊的水平總體來説還不錯,但通過此次比賽,跟國內外的隊伍站在同一個賽場上,還是讓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未來團隊如何發展?還有哪些不足?技術上如何加強……從而讓雲南的舞龍舞獅得到更好地傳承與發展。在此次比賽中,他對幾個女子代表隊印象很深刻,看著她們把龍舞得十分順暢,藝術形式錶現得很有特色,讓他學到了很多。

  四川師範大學舞龍隊的負責人薛源帶領隊伍參與過許多賽事,在他看來,舞龍舞獅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中是極具典型性的,多年來,他見證了相關賽事越來越豐富,受眾群體也越來越龐大,參與度也越來越高,國際隊伍也越來越多。他認為,雲南舞龍舞獅有諸多有特色的隊伍,當地的民族文化、非遺項目等與舞龍舞獅的結合是雲南的一大亮點,同時也能成為對外交流的重要名片。

選手做出創意動作(10月18日攝)。新華網發 徐華陵 攝

  雲南省體育局政策法規宣傳處副處長王梓屹介紹,舞龍舞獅在雲南民間具備一定基礎,此次大賽架起了雲南與愛好舞龍舞獅外國友人交流的橋梁。比賽場地均設置在室外,可以讓廣大市民群眾、游客通過現場觀摩,更好感受國內外各隊伍的精彩展演。“雲南具有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我們將以龍獅項目為切入,廣泛號召各地發掘保護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夯實人才基礎,持續推動民族體育走出雲南、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王梓屹説。

  據悉,未來,更多國家級及國際級賽事落戶雲南,將進一步助力雲南輻射中心建設,對雲南體育打造“高原訓練勝地、戶外運動天堂、四季賽事樂園”三大品牌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完)(趙普凡 柴靜 徐華陵)

【糾錯】 【責任編輯:羅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