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2月25日電(羅春明 張瑪睿 李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一項重要工作,推動鄉村振興,要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造美麗家園。
近年來,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不斷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環境大變樣。年初,新華網採訪團隊實地探訪了楚雄州多地的鄉村,看見了其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上下的功夫,讀懂了其中的“門道”。
紫溪彝村(1月3日攝)。新華網 李浩 攝
眼前,不止有花盛開
“村裏變化太大了,這樣好的環境,讓我在老家待一輩子都行。”楚雄市紫溪鎮宋村村民宋佳興説。今年25歲的宋佳興打扮十分時尚,過去他的形象與村裏臟亂的環境格格不入,如今閒來無事,他也樂意出去逛逛,還開起了家庭客棧。
宋村黨支部書記朱國祥看到像宋佳興這樣的年輕人願意回來,感覺自己這幾年的工作沒白幹。近年來,宋村持續開展庭院增綠、增美、增暢、增亮,在建築物墻面、陽&、屋頂等開展立體綠化美化,打造有綠態、有綠韻的美麗新民居。“不僅如此,我們還充分利用閒置地塊進行美化綠化硬化,給村民打造‘山水田園畫’。”朱國祥説。
宋佳興兒時村莊照片與現在村莊環境對比(1月3日攝)。新華網 李浩 攝
採訪間隙,宋佳興找出一張自己兒時的照片,照片裏的他站在一塊長滿雜草、似是泥濘的土坡上。“小時候,雨天要趟着泥水去讀書,街上垃圾多。現在,你讓我再找照片裏這種地方,根本找不到了!”宋佳興説。
鮮花,不止盛開在一處。“我們村以前到處污水橫流,垃圾多!”牟定縣江坡鎮江坡大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加新毫不避諱地説。而今,王加新有了底氣,江坡大村不僅處處乾淨美觀,鮮花在路旁和院子裏盛開,還將傳統文化、紅色文化融入人居環境整治中,村子有了特色和生氣。
走進江坡大村村民張國良的家中,便會被院子裏滿滿的鮮花與果蔬吸引。在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張國良帶頭拆除了自家的旱廁和豬圈,改造成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過去我哪有心思種花?後來村裏環境越來越好,我就想跟上村裏的步伐,現在這些花越看越喜歡了!”在村裏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張國良,沒想到自己在退休後又“浪漫”了一回。
江坡大村特色的村內美化工程(1月4日攝)。新華網 李浩 攝
鄉村,藏着詩和遠方
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楚雄州級財政安排資金600萬元用於獎勵評價結果排名靠前的3個縣市,安排州級資金851萬元用於43個“千萬工程”示範村創建。納入鄉村振興項目庫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212個,總投資19329.59萬元,謀劃儲備2024年度“千萬工程”項目86個,計劃投資21043.68萬元。
自上而下的投入,讓美麗鄉村不止美在表面,更美在産業和群眾的“腰包”。如今,農文旅融合已經成為楚雄州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走進楚雄的鄉村,尋找一份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
祿豐市恐龍山鎮侏羅紀新村,村如其名——其所在的區域內有國家AAAA級景區祿豐世界恐龍谷。近年來,該村不但因勢利導,改善生態,建設成綠意盎然的“生態谷”,同時也結合地域特色,打造出獨有的旅游魅力。
侏羅紀新村的恐龍墻繪(1月2日攝)新華網 李浩 攝
村中的壁畫大多數都與恐龍有關,或是形態各異的恐龍形象,或是娓娓道來的科普漫畫,與村內建築、景觀有機融合,同時,村內設置了許多恐龍元素的設施,不僅是村民休閒的場所,也是游客打卡留念的好去處——可以説,村子是“恐龍探秘之旅”中不可錯過的景點。
祿豐市恐龍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邵莉蓉介紹,將侏羅紀新村由過去的“臟亂差”變為如今的“乾淨美”,並非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扮美環境的同時,當地注重産業多元發展,堅持按照“一二三”産業有機融合的發展路徑,打造集恐龍文化體驗、休閒度假、康體養生、濱水休閒、農業觀光、鄉村生態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生態文化全域旅游目的地。
隨着村子的變化,當地村民的收入來源也發生了變化。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村民李福成看中商機開起了一家餐館,“現在兩個月就能掙到過去一年的錢了,家裏養的牛也成了烹飪的原材料。我們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相信等景區運作起來後,村子還能迎來更多游客!”
紫溪彝村長街宴(1月3日攝)。新華網 李浩 攝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句話用在楚雄的鄉村旅游發展上,再恰當不過。
在紫溪鎮紫溪彝村,有這樣一句話,“二十年兩搬遷越搬越好,一輩子跟黨走無怨無悔。”説的便是該村村民於1994年和2013年,因支持當地建設歷經兩次整體搬遷,每次搬遷後當地群眾的生活質量都更上一層樓。
“越搬越好!現在我們村已經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在紫溪彝村村民張艷琼看來,村裏的旅游能做得這麼紅火,離不開村裏近年來不斷改善的人居環境。如今的她,不僅將房子出租給當地文旅項目彝鄉長街宴,每年有4萬餘元的收入外,作為該項目的服務領班,每月還有3000多元工資,還可根據項目運營情況領取獎金和盈利抽成,“現在除了種地和外出打工,我有更多的選擇了。最重要的是,我不用再拋下孩子背井離鄉謀生了。”
據彝鄉長街宴項目負責人普志強介紹,基於紫溪彝村的旅游資源,開發的極具彝族特色的長街宴頗受廣大游客喜愛,營業以來接待眾多國內外旅游團,不僅帶動了當地旅游産業進一步發展,也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拓展了當地群眾的增收渠道。
經過多年耕耘,紫溪彝村連續取得多項榮譽。截至目前,共發展特色農家樂28家、小客棧5家、鄉村民宿1家、小商鋪6家,引進龍頭企業5家,2023年旅游收入991.71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萬餘元。村民們過上了好日子。
制度,讓鄉村更美
為了更好地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江坡大村推行“十戶一體”共建共治機制,將村內居住相鄰的10戶左右農戶劃分為一個網格管理體,其中選一人為戶長,帶頭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實現了“鄉風文明一起樹、鄰里守望一起護、環境衞生一起掃。”作為戶長,張國良介紹,除了管好自家的院子和門前,也要讓其他9戶人家的環境變好,讓村裏能開起更多的花。
與此同時,江坡大村圍繞“農村污水全治理、問題廁所全整改、人居環境全整治”等硬性指標要求,通過數字賦能建立“碼上辦”小程序,收集匯總村情民意和突出問題,由村“十戶一體”工作站整理形成“問題清單”和“責任清單”限時督促整改,提升靶向治理的精準度,使得全村率先實現了旱廁全消除、垃圾全收集、污水全處理、人居環境全整治。
舊貌換新顏後的江坡大村(1月4日攝)。新華網 李浩 攝
不僅如此,村民們的心也漸漸栓得更近了,村民自發組織投工投材,將懸崖峭壁改建為“清風走廊”,將垃圾成堆的“臟亂差臭”地塊,改建成村民休閒的區域,還自發栽下一棵寨心樹,如今已是該村最美麗、最聚人氣的地方……
廣泛聽取社情民意,是侏羅紀新村高效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方式。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不僅分別召開村民會議、戶長會議、黨員會議,對相關方案商議修訂,還派出村民代表、黨員代表、村民小組長、部分房屋拆改戶長共80人次到州內省內考察學習,回來後集思廣益,才確定了最終方案。侏羅紀新村令人欣喜的變化,正是基於這樣一次次匯集民情民意的調研與討論。
同樣的,宋村多年來堅持“不規劃不設計、不設計不施工”,將村莊規劃納入村級議事協商的重要內容,堅持黨小組廣泛發動、黨員示範帶動、村民同心聯動,依託“綠美連心”小院會充分延伸網格管理,最大限度調動村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起共商良策、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保、河有人護、亂有人治。
紫溪鎮宋村航拍(1月3日攝)。新華網 李浩 攝
現在,楚雄州的人居環境整治做出了特色與成果,日漸美麗的村莊為村民構建起愈加幸福的生活。
未來,楚雄州仍將步履不停,打造更加宜居的鄉村環境,到2025年,楚雄州要實現全州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明顯提升,城鄉一體化建設取得新實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協同並進,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全面推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