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2/22 20:25:12
來源:新華網

楚雄永仁:在“幸福裏”打造各民族互嵌式發展家園

字體:

  冬日的陽光下,40歲的左仁珍和工友們坐在查利麼“幸福裏”社區院子裏,享受著舒適悠閒的午後時光。

  查利麼“幸福裏”社區一角(12月18日攝)。新華網發(楊榮選 攝)

  左仁珍是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人,今年11月初,經朋友介紹來到楚雄州永仁縣蓮池鄉查利麼“幸福裏”社區工作。早上8點上班,每天至少收入130元,每周還有休息日,左仁珍從未想過外出務工也能有如此舒適的環境。“我是彝族人,同宿舍工友中還有漢族、傣族、傈僳族,大家相處得十分融洽。”左仁珍説,在“幸福裏”社區,不僅吃住免費、薪資有保障,還能照顧到家裏,她很滿足。

  左仁珍(中)和工友們正在休息(12月18日攝)。新華網發(楊榮選 攝)

  近年來,永仁縣依托光熱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林果産業,隨著大批果品企業落地和大果園的投産,企業“用工難”問題日益突出。為解決企業用工難、引人留人難、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難的“三難”問題,2022年底,永仁縣對低效國有集體資産進行盤活改造,打造出産業工人服務站“幸福裏”社區。蓮池鄉查利麼“幸福裏”社區是永仁縣第一個産業工人服務站,能容納400名産業工人,不僅讓當地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還輻射帶動周邊多個縣市,像左仁珍一樣慕名奔赴“幸福裏”的務工者越來越多。

  “查利麼‘幸福裏’社區是各民族團結和睦、互嵌交融、守望相助的生動縮影,今年8月成功創建為‘永仁縣第四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永仁縣委統戰部分管日常事務的副部長楊永祥介紹,永仁縣在開展“四強”活動中,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方法,把民族工作納入社區體係建設,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社區公約、融入社區環境建設,成為互嵌式社區發展“新引擎”。

  據永仁縣“幸福裏”社區人事主管熊興華介紹,“幸福裏”社區通過勞務承包、勞務派遣等形式提供“訂單式”服務。同時,社區為各族務工群眾提供免費食宿服務,打造“拎包入住、送餐到崗、餐後上工、往返接送”的務工環境,全年可提供20萬人次以上的用工量,有效破解了群眾就業增收、企業用工“兩頭難”的困境。

  “社區每周三還會舉行‘新農民大講堂’,開展黨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家庭美德、移風易俗宣講及創業就業知識、生産技術培訓,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將務工‘遊擊隊’培養為産業工人‘正規軍’。”熊興華説。

  截至目前,永仁縣已建成4個“幸福裏”社區,共吸納産業工人2351人,累計為企業提供用工12.8萬人次。社區大部分務工人員每月工資可達4500元,各族群眾和企業互嵌共利,實現“齊增收”。

  來自不同民族、不同鄉鎮的群眾在“幸福裏”社區共居、共學、共事,各民族群眾留得住、能融入、得發展的“互嵌式”民族團結進步幸福家園正在“幸福裏”一步步變為現實。(完)(康靜 楊榮選)

【糾錯】 【責任編輯:馮雨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