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2/05 14:34:53
來源:新華網

讓世界看到彩雲之南的“象”往

字體:

  彩雲之南,不同的經緯和海拔,生物多樣性中蘊藏著不同的“秘密”,“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賦予這片土地的美譽,這裏也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亞洲象在國內賴以生存的家園。

  自北上南歸事件以來,“大象”便成了雲南在國際傳播中的重要名片。繼2022年首屆大象國際傳播論壇成功舉辦後,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雲南分會場)暨第二屆大象國際傳播論壇于12月5日在昆明拉開序幕,“大象”再次成為傳播雲南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如此“出圈”的雲南大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群體?其實它們是……

  它們是愜意的

  全球亞洲象主要分布于13個國家和地區,而在中國雲南,亞洲象僅分布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普洱市、臨滄市。據2022年公布的數據顯示,生活在雲南的亞洲象種群數量已達300余頭,30年來翻了1倍。在這片土地上,它們是愜意的。

  西雙版納是亞洲象在我國的棲息地之一,據了解,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5個子保護區,其中動養子保護區是亞洲象活動較為頻繁的區域,能安全觀看野生亞洲象的知名景區野象谷便坐落于此。每年12月到次年4月,野象谷豐沛的食物與水源吸引了許多亞洲象在此聚集,此時也是遊客們最容易與野生亞洲象“偶遇”的時節。

  “這個時候也是大象發情的季節,象群和獨象會聚集在這裏擇偶、交配。”大象醫生保明偉説,當雨季來臨,熱帶雨林中的食物變得豐沛起來,它們又會回到雨林深處。目前已發現可供大象採食的食物有400余種,對于“吃貨”來説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野象“大嚕包”家族出現在野象谷,在河道嬉戲取食(7月14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普洱市長久以來一直有亞洲象群棲息和繁衍。從1992年一頭獨象重返普洱市開始,不斷有新象群遷入。據悉,現已監測到10群181頭亞洲象活動于普洱市境內,約佔全國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的62%;象群分布區域已涉及思茅區、江城縣、瀾滄縣、寧洱縣、墨江縣、景谷縣、鎮沅縣7個縣(區)31個鄉(鎮)138個自然村。建立監測預警係統、建設防象小學、在教材中納入亞洲象相關內容……普洱,正逐步探索出一條人象和諧共生的新路子。

生活在普洱境內的亞洲象家族(資料圖)。新華網發(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 供圖)

  亞洲象會在西雙版納、普洱之間來回活動,這已是十分常見的現象,而在位于臨滄市的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分布著另外一群亞洲象,較為特別的是,這群亞洲象屬于β種群,這也是中國境內唯一的β種群分布。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程師李志敏介紹,南滾河區域內生活著4個亞洲象家族群,種群數量為22至28頭。自2018年至2023年2月,紅外監測相機共監測到新生小象4頭,這也反映出亞洲象種群正在慢慢恢復。在這裏,有300多種食物可供亞洲象選擇,加上保護區內亞洲象的適宜生境一般都在較低海拔地區,且坡度不大,亞洲象也就順理成章地選擇這些地區作為自己生存繁衍的棲息地。

  它們是“愛”的代言

  在雲南,保護亞洲象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人們建設食物源基地、建立監測預警係統、保護熱帶雨林,通過一係列舉措守護亞洲象,保障人象和諧。

航拍視角下的關坪食物源基地(3月8日攝)。新華網 劉雲 攝

  關坪村地處動養子保護區邊沿,是亞洲象活動較為頻繁的區域。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養管護所關坪管護站站長楊帆介紹,在關坪,以亞洲象為主的監測、保護、預警係統以及食物源基地,都是配套的,管護站會選擇合適地塊,並與亞洲象肇事嚴重的村寨開展合作,通過補償、優先用工等形式協調場地,種植亞洲象喜食的植物。為了不改變亞洲象的食性,這裏的食物源基種植了象草、粽葉蘆、構樹、對葉榕等天然原生的植物來滿足它們。

  為進一步避免人象衝突,普洱市加強對亞洲象監測預警力度,配備亞洲象預警監測人員長期開展亞洲象的預警、監測工作。通過亞洲象預警監測平臺,當地群眾可以及時收到監測人員傳送的監測資訊,再根據象群動態選擇安全的時間、線路外出勞作。而在西雙版納,除了監測員監測,亞洲象監測預警係統通過紅外相機拍攝到亞洲象後能夠AI自動識別物種,係統識別後,通過移動網絡直接自動發布預警。

救助象“平平”(左)“然然”(右)和小象“景景”(中)一同在野外水塘玩耍(3月11攝)。新華網 劉雲 攝

  除此之外,雲南也從未停止探索救助亞洲象的腳步,救護也是雲南大象得到保護的重要根基。全國首個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坐落在西雙版納野象谷,那裏的工作人員被稱為“象爸爸”,他們與救助象共同譜寫了一段段人象和諧共生的佳話。有自小成為“孤兒”,在“象爸爸”的陪伴下長大的“小強”;有命懸一線,在工作人員日夜陪伴、救護下才活下來的“羊妞”;還有意外受傷,在這裏與“象爸爸”建立起父女情的“然然”……據了解,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成立10余年來,成功救助受傷、受困亞洲象13頭,當場放歸4頭,人工繁育1頭,為雲南探索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作出了重要貢獻。

“象爸爸”們與生活在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的大象們合影(7月13日攝)。新華網 劉雲 攝

  它們是雲南聲音

  如今,亞洲象已然成為雲南對外交流傳播的重要名片之一,一係列以“大象”為媒的活動在彩雲之南這片土地上拉開序幕。

首屆大象國際傳播論壇現場(2022年8月8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2022年8月8日,首屆大象國際傳播論壇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舉行,成為繼續講好雲南大象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起點;今年11月,西雙版納景洪市舉辦首屆大象國際文化旅遊節,向海內外遊客推介亞洲象的“家鄉”,共同探討、呼吁保護亞洲象;“貢象節”是佤族的傳統節日,滄源班老鄉地處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在這裏,每年潑水節後的第三天,當地人都要過“貢象節”……這樣的“象文化”對亞洲象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具有重要的價值。

12月3日,以“提振全球信心 共促媒體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在廣州南沙舉行開幕式暨全體會議。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12月3日在廣州開幕,同時在雲南省設立分會場,第二屆大象國際傳播論壇作為雲南分會場係列活動納入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議程。據了解,作為全球媒體溝通交流的平臺,世界媒體峰會承擔著凝聚世界共識、促進世界媒體交流發展的重要責任。第二屆大象國際傳播論壇將聚焦國際傳播新方式、新現象、新渠道,通過海內外專家智庫、世界主流媒體、城市運營主體對國際傳播的深入探討,破解壁壘、交流經驗、形成共願,進一步加強國際傳播共識,推動國際傳播合作。

12月5日上午,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雲南分會場)暨第二屆大象國際傳播論壇在昆明開幕。新華網 李浩 攝

  大象作為傳播雲南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它們的故事將在七彩雲南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繼續書寫下去……(完)

出品人:韓海闊

監制:李霞

策劃:康靜

執行策劃:柴靜 劉雲

文字:柴靜

剪輯:劉雲

配音:李陽格茸

海報制作:陳寒青

鳴謝

西雙版納州委宣傳部

西雙版納州林業和草原局

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

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所

西雙版納野象谷

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