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9/08 09:22:19
來源:新華網

雲南麗江:推動高品質跨越式發展

字體:

  新華網昆明9月8日電(記者 趙智欽)黨的二十大以來,麗江市對標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認真謀劃實施係列三年行動,大力發展“三大經濟”,全力穩經濟、增動能、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推動世界文化旅遊名城、鄉村振興示范區、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取得新進展,以高品質跨越式發展奮力開創麗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産業經濟強勁增長

  據中共麗江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李剛介紹,麗江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一天也不能耽誤”的緊迫感抓經濟工作,認真落實穩增長各項政策和接續措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增長5.8%,排名全省第5位,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全省0.3和0.7個百分點,全市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一縣一業”特色凸顯。加快金沙江綠色經濟帶建設,持續發展壯大古城花卉、玉龍道地中藥材、永勝食用菌、華坪芒果、寧蒗馬鈴薯優質種薯等“一縣一業”主導産業。推進“麗係”農産品品牌打造,全力做好“土特産”大文章,加快麗江鮮花港、金沙江百裏芒果長廊、東方希望生豬養殖、稼沃藍莓二期等農産業聚集項目建設。實施林下可燃物綜合利用,推動林藥、林菌等林下經濟發展。

  ——綠色工業發展壯大。積極推進綠色能源與綠色制造融合發展,麗江成為全省“水電硅材一體化”産業示范基地、“風光水儲”多能互補綠色能源基地。積極推進“新能源+綠氫”産業發展,建成全省第一座加氫站,全省第一個綠氫零碳智慧工廠試生産,打造了“綠氫麗江”城市新名片。

  ——文化旅遊強勁復蘇。出臺《麗江市旅遊條例》等一係列政策文件,高標準編制世界文化旅遊名城規劃,持續開展“不合理低價遊”等市場秩序整治,全面加強旅遊誠信體係建設,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全力打造全國文化旅遊高品質發展示范區。A級景區增加到37個,全域旅遊不斷拓展。旅遊業強勁復蘇帶動消費加速回暖,1至7月,接待遊客444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60億元,分別增長45.8%、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8%、排名全省第4位。

  基建民生築牢基礎

  據介紹,麗江市堅持“基礎先行”,打通“發展動脈”,持續推進綜合交通、水利、能源等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築牢高品質發展基礎;同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構建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鄉關係;此外,麗江始終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著力增強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效投資持續增長。今年1至7月,固定資産投資增長6%、排名全省第5位。集中開工重點産業項目25個、總投資134.5億元,産業投資增長29%,佔投資比重達38.2%。工業投資增長38.3%,能源投資增長25.2%,交通投資增長21%,文旅投資增長72.6%。

  ——重點項目有力推進。寧永高速、大具金沙江大橋建成通車,古寧高速、玉維高速、稻麗高速拉伯至大東段、都香高速寧蒗至香格裏拉段建設加快推進,公路通車總裏程達到11522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達到452公里。麗香鐵路主體工程完工,大麗攀鐵路前期工作有序推進,麗江觀光火車一期工程建成,麗江機場三期改擴建有力推進。

  ——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壓倒性位置,深入實施農村居民和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省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考核和東西部協作考核取得“雙好”等次。上半年,全市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排名全省第2位,全市脫貧人口、監測對象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19.7%。

  ——教育和醫療衛生水準不斷提高。全市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94.03%,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8.09%,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2.02%。張桂梅師德教育館建成開館,華坪女高榮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市中醫醫院、市傳染病醫院建成投用,積極探索中醫藥服務旅遊産業,推動醫體旅融合的大健康産業發展。

  綠美建設不斷加強

  據介紹,麗江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厚植高品質發展的生態底色。

  ——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抓好各級各類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中心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連續7年保持100%,瀘沽湖、程海、金沙江麗江段水質穩中向好,拉市海水質從Ⅲ類提升到Ⅱ類。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成立高原湖泊研究中心,積極推動“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全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創建。

  ——大力推進綠美麗江建設。實施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2.14%。大力推進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統籌推進八大綠美工程,上半年完成綠化面積187.7萬平方米、植樹46.6萬株,創建國家級森林鄉村10個、省級森林鄉村84個,創建省級綠美鄉鎮5個、綠美村莊10個。(完)

【糾錯】 【責任編輯:范芳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