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內外不確定性猶存 歐元區經濟復蘇受掣肘-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31 13:27:31
來源:新華網

國際觀察|內外不確定性猶存 歐元區經濟復蘇受掣肘

字體:

  新華社布魯塞爾10月31日電 題:內外不確定性猶存 歐元區經濟復蘇受掣肘

  新華社記者康逸 單瑋怡 丁英華

  歐盟統計局10月30日公布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第三季度勉強實現0.2%的增長,略高於市場預期。分析人士指出,明顯的下行風險仍在壓制經濟復蘇前景,對歐元區經濟形成掣肘。

  各經濟體差距加劇 德國制約整體表現

  最新數據顯示,三季度歐元區主要經濟體表現明顯分化。在貿易與內需推動下,法國經濟增長0.5%。而德國與意大利經濟陷入停滯,勉強避免衰退。其他國家經濟表現喜憂參半,瑞典以1.1%的增速居首,而愛爾蘭、芬蘭與立陶宛均出現萎縮,“冷熱不均”態勢持續。

  分析人士指出,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動力不足,成為制約區域經濟整體加速的關鍵因素。繼第二季度環比萎縮0.2%之後,第三季度德國經濟零增長。

  目前,德國政府正擴大基礎設施和國防投入。但分析人士認為,儘管增加公共支出將促進德國經濟增長,但刺激政策的實際效果可能不及預期。疊加技術人員短缺和材料成本高企等因素,政策傳導效果仍有待觀察。

  法國經濟雖在第三季度表現強勁,但仍深陷政治與財政困境。法國總理勒科爾尼正在努力穩定預算。在一系列信用評級下調之際,法國央行行長弗朗索瓦·維勒魯瓦·德加約警告,由於無力應對不斷上升的債務,法國經濟正面臨“逐步窒息”的風險。

  通脹回落未穩 貨幣政策進入“觀察期”

  歐洲央行30日再度宣布維持現有關鍵利率水平不變,這也是自今年7月以來連續第三次“按兵不動”。觀察人士認為,歐元區前三季度的經濟微弱復蘇與通脹回落,使歐洲央行進入“延長觀察期”的策略階段。當前政策既非收緊,也未全面轉向寬鬆,而是保持靈活性,為未來可能的經濟拐點留出空間。

  歐洲央行認為,全球貿易爭端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然持續,歐洲通脹前景更加不明朗。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一方面,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性和風險規避情緒的加劇可能會抑制歐洲內需,促使通脹下行;另一方面,全球貿易環境惡化可能擾亂供應鏈,進一步抑制出口,並對消費和投資造成壓力。全球供應鏈的碎片化加劇,推高進口價格、限制關鍵原材料的供應,並帶來歐洲本地産能限制,歐元區通脹率可能因此走高。國防和基礎設施支出的增加也可能在中期內推高通脹。面對這些相互交織的壓力,央行決策者需要在“穩物價”和“保增長”之間更精確地把握平衡。

  不少歐洲經濟學家&&,歐洲央行在當前貿易環境下傾向於維持現狀,未來再次降息的門檻很高。荷蘭國際集團宏觀研究主管卡斯滕·布熱斯基認為,歐洲央行最新預測顯示,未來兩年的通脹率將穩定在2%上下,符合其設定的中期通脹目標,因此貨幣政策立場沒有太多值得改變的理由。

  不確定性猶存 增長乏力待解

  近年來,歐元區經濟整體增速偏低,階段性停滯時有出現。在高通脹影響逐步消退的同時,企業在外部需求走弱和貿易不確定性加大的環境下投資意願趨於謹慎,與面臨的結構性壓力相疊加,進一步削弱了歐元區的競爭力。

  受美國關稅政策及歐元走強影響,歐元區國家出口更加艱難。儘管美國與歐盟在7月達成貿易協議,但並未驅散貿易領域的陰影。

  荷蘭國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貝爾特·科萊恩&&,歐洲內部的政策風險與政府預算和改革議程相關,國際風險則集中在全球經濟放緩與貿易政策上。儘管預計未來一年經濟增長將逐步加快,但鋻於內外部不確定性,“我們對這是否意味着歐洲經濟開始持續加速增長仍持謹慎態度”。

  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經濟學教授喬·內利斯&&:“歐元區經濟勉強保持增長,但非常緩慢。”他説,受通脹回落與工資小幅上漲推動,第三季度消費者需求出現試探性改善。服務業表現穩健,但受全球需求疲弱與成本壓力揮之不去的拖累,製造業和出口持續不振。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