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4日發布獨家報道稱,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克拉克在接受採訪時&&,美國陸軍正在組建新的機動部隊,以“應對在印度-太平洋地區與中國可能發生的衝突”。
克拉克2024年11月出任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管理10.6萬名官兵。《華爾街日報》對他的採訪側重美陸軍在戰略上如何“針對中國”。克拉克宣稱,中國的“激進行為”已使該地區環境變得更加危險,現在是“非常時期”。他還舉例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島周邊開展的演練“已是司空見慣”,而在5年前還想不到中方會考慮採取這樣的行動。
對此,克拉克稱,美國需要靈活的地面部隊、新型導彈系統以及全新的作戰思維。
克拉克解釋説,為了在包括第一島鏈在內的一線區域執行任務,美國在亞太地區成立了兩支被稱為多域特遣部隊的新部隊。第三支部隊也正在組建中。“按照設想,在衝突中,這些部隊將分散開來,從陸地打擊中方目標,收集有價值的戰場空間信息,並為美國空中和海上力量的機動創造機會。”
軍事專家張軍社5日對《環球時報》&&,自冷戰結束後,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始終維持着一定數量的陸軍部隊,其主力主要部署於韓國、日本及夏威夷。“近年來,隨着美國將戰略重點轉向亞太地區,美國陸軍開始為應對大國競爭及與亞太地區大國可能發生的衝突做準備。”
針對克拉克聲稱“戰時將在第一島鏈分散部署部隊,從陸地打擊中方目標”的説法,張軍社稱,這種説法誇大了其在第一島鏈及附近地區兵力和火力的作用。“在戰時,部署在第一島鏈(如沖繩、菲律賓)的打擊導彈系統,必將受到對手的反制打擊。”
另據克拉克透露,為協助這些部隊執行任務,美國陸軍已部署新的導彈系統,其中包括“堤豐”導彈發射系統。克拉克稱,該系統可以打擊遠至中國大陸的敵方艦船、飛機和陸地目標。去年,美國陸軍將該導彈系統部署到了菲律賓,並持續至今。中方多次敦促美菲將其撤走。
為了展示美國陸軍的重要性,報道還特別提及美菲“肩並肩”年度例行演習中的一個細節:“壓軸戲是美國陸軍的高機動火箭炮系統(Himars)發射6枚訓練導彈打擊水中的假想目標。該系統已抵達菲律賓的巴拉望島。”實際上,在今年的“肩並肩”演習中,美新型反艦導彈系統“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NMESIS)更受外界關注。
張軍社&&,在亞太地區,尤其是針對該地區大國的“空海一體戰”作戰構想中,美海空軍的水面艦艇、潛艇、轟炸機和戰鬥機將承擔主要作戰任務。陸軍的作用被邊緣化,美陸軍因此有所不滿,“這是克拉克提出陸軍組建多域特遣部隊的目的,即避免在軍力重整過程中被邊緣化或削弱”。
他&&,美軍在亞太地區再次發動像朝鮮戰爭那樣的大規模地面作戰的可能性不大。美國陸軍對此心知肚明,但出於軍種利益考量還是要對外大肆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