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晚間,愛爾眼科發布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一季度“成績單”,2024年錄得營收、歸母凈利潤209.83億元、35.56億元,增幅分別為3.02%、5.87%;2025年一季度持續向好,營收、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5.97%、16.71%。
回望2024年,是行業直面挑戰的一年。宏觀環境經歷了見底和企穩,與經濟相關性較高的部分選擇性眼科需求出現放緩趨勢,業內各家醫療機構經營狀況出現分化,全行業進入了“拼韌性”的階段,但挑戰的環境也試出了真金。
愛爾眼科除了在去年實現了營收、凈利的雙增長,在門診量和手術量上也持續攀高,全年實現門診量1694.07萬人次,同比增長12.14%;手術量129.47萬例,同比增長9.38%。
綜合成果與方向可以看出,2024年正是愛爾眼科以“新”攀高的一年:一是質效之“新”:營收與內含價值再創新高;二是方向之“新”:醫教研一體化、國際化、患者服務齊發力,凸顯對價值與長期的堅守;三是生産力之“新”:構建數字眼科新質生産力,布局多年的科技稟賦持續兌現。
質效之“新” 業績增長彰顯韌性
企業競爭優勢和業務能力,在經濟調整期往往更為凸顯。所以,2024年這份年報,對各家眼科機構來説格外具備“分量”。
根據愛爾眼科最新公布的年報數據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9.83億元,同比增長3.02% ,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35.56億元,同比增長5.87 %,實現了營收利潤雙增。2025年一季度穩健“開局”,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0.24億元、10.5億元,同比增長15.97%、16.71%。
與此同時,2024年,公司持續推進“1+8+N”戰略布局,夯實全球醫療網絡優勢,提升行業影響力。公司成立了長沙醫學中心引領集團的醫教研水平全面提升;區域眼科中心上海愛爾、南寧愛爾湖北愛爾、安徽愛爾、瀋陽愛爾、貴州愛爾已投入運營,這也意味着,公司的重大項目建設期已告一段落,未來將向“高度”持續發起衝鋒。
方向之“新” 新舉措釋放新動能
財務報表上的數字,背後是體系的協同運轉、上下同欲。而層層的戰略制定到落實執行,最終會體現在患者數量和服務質量上。
年報數據顯示,愛爾眼科實現門診量1694.07萬人次,同比增長12.14%;手術量129.47萬例,同比增長9.38%。通過智慧醫院&&等多種方式完成160余萬人次的滿意度調查,總體滿意度近99.0%。
觀察具體情況,愛爾眼科有幾個方面表現亮眼。
首先,學科建設進一步夯實,全眼病、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的提升。眼眶病、眼腫瘤、神經眼科、病理檢測等學科建設不斷建設和完善;鞏膜鏡技術診療門診、視覺康復及訓練門診、兒童幹眼門診、飛蚊症門診等專病門診不斷豐富“全眼科”內涵。同時,通過加強眼科診所建設,AI輔助診斷、遠程醫療結合,使更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專業、優質的眼科診療服務。
其次,“含科量”持續提升,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報告期內,公司共獲批縱向科研項目73項,公司專家共發表論文161篇,其中SCI/Medline期刊收錄論文103篇,中文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論文43篇。公司正式成立愛爾眼科長沙醫學中心,加強基礎和臨床研究,開展疑難複雜眼病診斷治療技術攻關、前沿醫學科技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實施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以帶動全集團醫療水平邁上新的&階。
同時,“共享全球眼科智慧”的力度和深度在不斷加強。去年,公司收購Optimax集團進軍英國市場,拓展非歐元區加速增長的“新版圖”。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國境內共有醫院352家,門診部229家,境外已布局163家眼科中心及診所,逐漸形成覆蓋全球的醫療服務網絡。同年公司成功主辦了第19屆世界近視眼大會、第18屆世界眼科醫院協會年會等全球眼科領域的國際盛會,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
生産力之“新” 數字眼科持續發力繪製未來藍圖
在長沙輕擊鼠標,千里外的患者形象及病歷資料在大屏幕上清晰顯現;站在愛爾眼科大數據看板前,診療數據、管理數據、經營數據、科研數據伴隨着全球化布局和智慧醫院的運營,實時滾動更新;AI智能客服24小時實時在線,及時響應……
這些都是實際發生在愛爾眼科數字化眼科的應用場景。“讓技術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腿”,早在 2018 年愛爾眼科就啟動了數字化轉型,推出“數字眼科” 模式,近年來,公司加強與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在數字技術領域的戰略合作,探索構建“愛爾AI眼科醫院”,眼下正加速釋放出數字眼科“算力”,讓人工智能的高水平服務普及到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醫療服務中,以此惠及更多基層患者。
2024年,公司自主研發的AierGPT在世界近視眼大會上正式發布,有效賦能眼健康科普、診療、培訓及健康管理;上線愛爾數字人愛科(Eyecho)應用於虛擬導診、健康教育、品牌宣傳等多個場景;遠程醫療合作端系統和遠程會診系統等自研醫療系統,都在不斷提升愛爾的學習效率和臨床能力,實現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當下走穩,未來有序。綜上,愛爾眼科營收、凈利兩大關鍵指標增長,絕不只是量的變化,而是其以“新”攀高、強化高質量發展內核的長期堅持,在財報數字上的最終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