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上饒市龍潭新苑小區業主倪先生反映稱,小區水費存在明顯異常現象,多個月份的水費均為49.93元,金額精確到分,用水量均為整數,引發廣泛關注。倪先生質疑數據被人為修改,而自來水公司則回應稱投訴屬“誣告”,並已由公安機關立案。目前,上饒市市場監管局已成立專班處理此事。
水電氣熱等公用事業收費,事關千家萬戶,其公正性、透明度是社會信任的基礎。居民多個月份水費金額完全相同,分毫不差,面對如此“巧合”,産生疑問再正常不過,怎麼看都不像所謂的“誣告”。
自來水公司稱採用智能水錶自動傳輸,非人工抄表,重復金額是因“抄表間隔接近”。這一解釋本身或許有技術依據,但問題在於,是否向用戶作出了清晰、詳盡的説明?是否提供了原始數據、抄讀時間、用水量明細等關鍵信息?如果只是簡單一句“屬正常現象”,甚至反手扣上“誣告”的帽子,顯然難以服眾。
公用事業企業對待群眾的方式,既是服務水平的體現,更是維護公信力的關鍵。用戶提出合理質疑,本是行使監督權的表現。企業首先應當檢視自身系統是否存在漏洞,操作是否規範,數據是否真實可靠,而不是急於否定用戶。出現了問題,就要解決問題,而不是指控提出問題的人。
事實上,“曬賬本”是最好的回應方式。如果自來水公司認為數據無誤,不妨在不洩露商業秘密的基礎上,公開相關操作日誌、水錶讀數時序記錄、計費參數設置及數據傳輸流程等,用真實、完整、可追溯的數據説話。一句“系統自動傳輸”不足以消弭質疑,公開透明才是消除誤會的最好辦法。
另一方面,當事人提出查看核心數據庫的請求,雖涉及技術系統和數據安全等問題,但也反映出用戶對知情權和監督權的強烈訴求。企業應強化服務意識,主動接受用戶監督,做好解疑釋惑工作。
目前,上饒市市場監管局已成立專班處理此事,公眾期待能夠有一個公正、細緻、權威的調查結果。這不僅關乎一位用戶的水費糾紛,更關乎公共事業管理的透明與信任。公用事業收費不能是一筆“糊塗賬”,每一個數據都應經得起推敲,每一次計費都該禁得住追問。
此前重慶燃氣集團收費異常事件已帶來深刻教訓,公用事業收費一旦失去公信力,極易引發公眾信任危機。前車之鑒並不遠,各地相關企業應該長點記性。把“賬本”曬在陽光下,才能收得安心、付得放心。這也提醒所有公共服務提供者:真誠溝通、公開透明,才是應對信任危機的最好方式。(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