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起號”興風作浪,真實就會被不斷吞噬-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1 13:15:16
來源:揚子晚報

“暴力起號”興風作浪,真實就會被不斷吞噬

字體:

  近期,諸如“中國籍女子嫁到外國貧民窟求助回國”“女子怒砸保時捷抓小三”等虛假擺拍、人為炮製的熱點話題,一再挑逗大眾情緒、攪亂網絡秩序。編造熱點、騙取關注、快速漲粉,“暴力起號”正在成為當下互聯網上的一大新亂象。有媒體調查發現,這背後是一種“起號生意”。而起號的模式,其實也不是秘密,在互聯網上隨處可見各種教程:“篇篇出爆款”“XX個人IP起號手冊2.0”“博主起號資料包”……不少博主在社交&&兜售起號教程。(9月10日澎湃新聞)

  社交&&最初的崛起,乃是以“記錄與分享”為主線。這一階段,&&有商業化,而賬號是弱商業化的。而發展至今,商業化或者説逐利化,卻已然成為相當一部分賬號主體的主要考量。相對於那種下意識、隨性隨緣的“內容發布”,如今那種有意的設計、刻意的經營,正漸漸成為社媒的主流。於是乎,在整個的生態系統中,職業賬號及其背後的機構,佔據了越來越大的權重。在此背景下,“暴力起號”的大行其道,也就不足為奇了。

  時至今日,原生態的“素號”機緣巧合地走紅,越發稀缺。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職業賬號以數量優勢、策略優勢,在這套賽馬游戲中跑出來。所謂“暴力起號”,其價值立場充斥功利心,其方法論,則是“編造奇談”“炮製熱點”“帶動話題”“撩撥情緒”。這裡面,有勵志派、正能量賽道的,諸如“54歲阿姨考上研究生”之類。而更多的,則是矛盾、撕裂那一脈的——用最意想不到的狗血劇情,在最短時間打開局面,從而實現快速變現,這堪稱“做號學”精髓奧義。

  其實,“做號”這門學問,也是幾經流變。此前,一度流行“養號”之説,講究的是細水長流,放長線釣大魚,鋪墊良久而後圖窮匕見;而近來,“暴力起號”則大有後來居上之勢,要的就是零幀起手、旱地拔蔥,圖的就是高舉高打、一炮而紅。那些獵奇的、聳動的、顛覆常識、聞所未聞戲劇性橋段前赴後繼,在那些層出不窮而又野心勃勃的職業賬號裏,“奇聞”批量産出,“驚悚”量大管夠。暴力起號的牛鬼神蛇,正在從底層建構起一個失真的、荒誕的線上劇態社會。

  或許,社交媒介已經不是世界的映射,而是世界的大門。能夠擠進這個異形窄門的事物,才能成為被蕓蕓眾生所看到、所認知的“世界”。劇態取代了擬態,説謊者、表演者與輕信者、附和者,站上了新信息環境的主舞&,這無疑是巨大的不幸。

  “暴力起號”的浪潮之下,真實被進一步吞噬,幻象加深着流佈。為了迎合社媒的異形窄門,相當多的個體與內容都變得更加異形,當怪物與怪相變得見怪不怪,我們終究和這個世界漸行漸遠。(然玉)

【糾錯】 【責任編輯:馬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