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豐

把絲路的故事講給全世界聽

新華網首頁時政國際財經高層理論論壇思客信息化房産軍事港澳臺灣 圖片視頻娛樂時尚 體育 汽車科技食品
精彩觀點
1
趙豐
今年國際博物館的主題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談談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今年國際博物館的主題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談談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518/c07b305bfd2c425bb59277edb59f759e.mp4
我們可以在這個主題裏可以讀到三個關健詞:  
第一個是多元:這個世界、這個社會、這個文化都是多樣性的,多元化的,每一種文化都有它自己獨特的價值,這是我們做博物館,或者任何一個文化機構都應該承認的。  
第二個是包容:開放和包容的心態、氣度和行動,能容納不同的內容並讓他們存在和展示得更好  
第三個是致力于平等,其中的含義非常豐富,可以是博物館自身的平等,不同類型、不同大小、不同區域的博物館,都有平等的待遇和平等的機會。此外還要傳播平等的理念,讓不同職業、不同膚色的人們都有平等發展的可能。
1
趙豐
中國絲綢博物館做了哪些工作來發揚絲路文化和絲路精神?
中國絲綢博物館做了哪些工作來發揚絲路文化和絲路精神?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518/09ab79b3e0ed451a84941437412f8c23.mp4
中國絲綢博物館在建館之初,就在大廳裏放上了絲綢之路的地圖。我們想通過地圖告訴大家絲綢對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因為它,我們有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承載的不只是一部東西方文化交流史,更是一部世界文明發展史。我們一直做這樣的工作,通過絲綢,講好絲綢之路的故事。   
具體來説,我們首先是做學術研究,對文物和資料進行詳盡的整理。五千多年以來,絲綢從中國起源,向世界傳播,傳播過程中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痕跡,所以我們會和絲路沿途的機構、專家、學者、以及傳承的匠人、藝人合作,比如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等機構。  
其次,我們會舉辦一係列和絲綢之路相關的展覽。研究是學者的基本工作,但這還不夠,還需要把研究成果告訴大家。在博物館裏最好的形式就是展覽。從2014年絲綢之路成為世界遺産開始,我們幾乎每年都辦一場展覽,以此弘揚絲綢之路精神。  
第三,搭建平臺、組織團隊。我們專門組建了國際絲路之綢研究聯盟,由英、法、德等歐洲的大學、博物館、圖書館和中亞、東亞、東南亞等絲綢之路沿途的20家國內外重要研究機構組成,針對絲綢、紡織品相關材料、工藝等文物和文化遺産,進行合作研究。  
這些都是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通過絲綢之路的文物研究、展覽以及學者之間的交流,發掘絲綢之路精神,通過學者和展覽,把絲綢之路的故事講給絲路沿途的觀眾和世界各國的人民聽。
1
趙豐
如何走好新絲路,您有什麼好的建議?
如何走好新絲路,您有什麼好的建議?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518/0e46a8000a7e401db1a59ed3c290521b.mp4
就博物館而言,我們一定是以絲路的文化遺産作為基點來做,但這還不夠,因為這部分人群相對比較小眾。在當今的形勢下,需要更大的平臺來進行絲綢之路精神的傳播與弘揚。因此在去年的6月21日,國際絲路之綢研究聯盟和中國博物館協會絲綢之路沿線博物館專業委員會聯合發出了《傳播和弘揚絲綢之路精神杭州倡議》,提出舉辦“絲綢之路周”的設想,即每年6月22日前後的一周,設定為絲綢之路周,以此紀念2014年6月22日“絲綢之路:起始段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申遺成功這一歷史性事件。  
絲綢之路周作為傳遞絲路精神的平臺,當然會做一些絲綢之路文化遺産的基礎性研究、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等活動。但我們希望除了文博機構之外,能有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圖書館、藝術團體等單位加入這個平臺,以文化為基礎,延伸更豐富的活動,讓絲路周成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的節日。  
倡議發出之後,已有很多機構積極響應,願意加入到絲路周的活動中去,所以我們聯合了絲路沿線各大博物館、聯盟、高校、網絡紅人等發起諸多配套活動,並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進行線上線下聯動,提高公眾參與度,擴大社會影響力。  
我相信,他們能加入這個平臺,都是基于一個共識,即認同絲綢之路,認同絲綢之路精神,認同絲綢之路周,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這些活動能為弘揚絲路精神,建設一帶一路,走好新絲路提供好的平臺。
1
趙豐
如何讓這些文物活起來?
如何讓這些文物活起來?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518/81f9b90e35bd4f30964867063cfb9d59.mp4
這一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歷史上,絲綢是非常時尚、極具藝術性的布料。如果忽略出土文物褪色後的樣子去想像當年的顏色和質感,那肯定是當年最時尚最漂亮的藝術品。所以我們的任務是通過技術和研究恢復絲綢當年的風採,為此,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中國絲綢文物的設計素材研究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項目。我們收集了將近一萬件左右的中國古代絲綢文物,將裏面圖案復原,做成完整、連續的圖案,同時恢復它們原有色彩,並將這些圖案分類,作為當今可用的設計素材。  
通過該項目的收集,最後形成了十卷中國古代設計素材圖係,按朝代和種類分類,有漢唐、宋元等時期的圖案;也有按天鵝絨、刺繡等單獨分類的圖案,可以説,這十本書基本上涵蓋了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的精華。  
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喜歡傳統的設計和圖案,我們將這些圖案用于合作開發,並找尋當時的款式,研究如何將圖案和款式結合。同時也舉辦國絲漢服節、天然染料雙年展和全球旗袍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相信這些文化遺産,經過我們的整理研究,用于設計師的設計和工藝師的創新,讓其真正活化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為大家所接受,特別為年輕人所接受,這樣的工作非常有意義。  
(文字:顧婷婷 拍攝:宋越 馬江 剪輯:宋越 編輯:戴益節)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