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青年説·全國消防日特別策劃】聽見“消防聲音” 看見守護的力量_新華網
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1/09 09:09:58
來源:新華網

【雲南青年説·全國消防日特別策劃】聽見“消防聲音” 看見守護的力量

字體:

  在全國消防日到來之際,翻開專屬於消防員的相冊,山火爆燃的驚險時刻、火場一線的逆行身影、群眾夾道歡送的熱烈場景、亞洲象北移南歸的溫馨畫面……“逆行者”的故事藏在一張張照片裏。那些不為人知的背後,“火焰藍”們用光影見證着奮鬥的青春,把“消防聲音”傳進千家萬戶。

  在災害現場,消防報道員們跑在隊伍前方,記錄精彩瞬間,反饋火場實時動態,通過媒體&&向外傳遞着中國聲音,一條條刷屏之作展示着中國消防員英勇形象。

  在城市鄉間,“消防橙”的足跡穿過山川河流,走進大街小巷,讓消防知識“聲入人心”。

  記錄——無懼

郭元首在拍攝隊友(資料圖)。新華網發(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隊供圖)

  每當拿起相機,雲南省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隊新聞報道員、普洱支隊應急通信與車輛勤務中隊隊長助理郭元首,感覺自己就是一個“記者”——“記錄精彩、傳遞溫暖、激勵鬥志”。

  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裏,有數十名報道員於狂風中、烈火下,奔走於救援一線,穿黑煙、進密林,在高溫裏記錄着守護萬頃碧綠的“火焰藍”。

  郭元首也是其中之一,在他和隊友的電腦中,指戰員趕赴救援和滅火的照片、視頻被仔細地整理在一個個文件夾裏。

北移亞洲象(資料圖)。新華網發(郭元首 攝)

  自從2007年開始從事宣傳工作後,郭元首在各級媒體刊發3000余篇新聞稿件,7次被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評選為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個人,10次被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評為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個人。2021年11月4日,郭元首被授予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工作者,2022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119消防先進個人名單。

  成績的背後,卻是郭元首每次出任務後復盤下的自責,“我們反復看影像資料時,常會懊惱沒有抓拍到關鍵場景和細節,想要做得更好,害怕消防員的辛苦沒有被真正看到和理解。”

  在郭元首看來,一名報道員要有好的體能,能跟得上隊伍,有精湛的業務技能,能拍會寫,把消防員在救援一線的驚險瞬間真實地展現在大眾面前。“培養一名報道員,有時可能一晚上,有時要好幾年。”

  郭元首的記憶裏,有一次火災他放下了相機。“2021年某一天發生了兩次山火,一個班的消防員在滅火時遇到起風,山裏發生爆燃,整個班的消防員被大火圍困其中。”

  情況緊急,郭元首迅速放下相機,和隊友們拉着水帶衝進火場救人,“隊友的生命比什麼都重要。”在多方合力下,經過1小時撲打,火勢得到控制,隊友成功脫困。

郭元首在林間巡邏(10月25日攝)。新華網 劉東 攝

  雲南地形複雜,山高林密,多溪流和懸崖峭壁,除了自然因素外,野外生産用火、野炊、游玩等人為因素也常會導致山火的發生。

  “任何一點火苗,發展起來都會讓一個村莊瞬間沒了。”郭元首希望群眾能更直觀地了解山火帶來的巨大危害。

  於是在短視頻製作上,郭元首和同事們從聚焦於指戰員形象的展示逐漸轉為“答疑解惑”,讓生硬的內容變為有趣的知識。郭元首説,宣傳工作就像一座橋梁,一邊傳遞着消防的聲音,一邊拉近與群眾的距離。

  宣傳——守護

消防員在景邁山上執勤(資料圖)。新華網發(瀾滄縣消防救援大隊供圖)

  大山深處的另一頭,駐守在景邁山上的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們,正研究着群眾生活作息,見縫插針宣傳消防知識。

  早上,消防員們開展排查檢查、訓練演練,晚上入戶宣傳,每半個月對景邁山上的人員進行一次隨機拉動演練……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遺産區共有9個傳統村落,建築風貌為幹欄式木結構傳統民居,其中364棟掛牌保護為全國重點文物,306棟掛牌保護為縣級文物傳統民居,消防安全至關重要。

  近年來,省、市、縣三級消防救援機構持續抽調精幹力量下沉到一線,並招錄當地村民為專職消防隊員,共同組成景邁山“消防守護”服務隊,長期駐守在景邁山微型消防站和消防救援所,全天候守護景邁山傳統村落消防安全。

何開禧(左二)和同事入戶宣傳(資料圖)。新華網發(瀾滄縣消防救援大隊供圖)

  2022年,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思茅區消防救援大隊龍生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長何開禧,根據支隊工作安排,前往景邁山開展“消防守護”工作。

  “景邁山核心區域建築均為純木質結構房,火災隱患大。為避免發生火災事故導致火燒連營,支隊和地方政府推行並實施建設了密集的消火栓群,便於村民在發現火情時能即拉即用,在火災初期就將火勢控制。”何開禧説,“宣傳消防安全”成為他們每天見到村民後做的第一件事。

  “許多村民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景邁山,只能聽懂民族語。”何開禧回憶,考慮到景邁山世居民族的特點,當地組建“1+1”工作小組(1名消防監督員、1名會當地民族語言的專職隊員),將漢語翻譯為布朗族、傣族語言進行消防安全知識宣講。

  最遠的一次,何開禧和同事們一天的路程就達到120公里。“以前村民們會有很多疑問,現在幾乎每戶人家都認識我們,見到了不僅會主動展示消防器材的使用,還會講述自己平時如何檢查火災隱患點。”何開禧感觸很深,從被動學習到主動接受,路程雖遠但和百姓的心卻貼近了。

何開禧(左一)在介紹景邁山防滅火工作(資料圖)。新華網發(瀾滄縣消防救援大隊供圖)

  2023年,何開禧作為講解員為前來景邁山考核的專家組介紹景邁山消防安全工作。

  “之前為講解工作我準備了稿件,但快要介紹時,我決定不拿稿子了。”90後的何開禧認為“這太生硬了”,每天巡邏檢查、走村入戶宣傳,消防工作早已深深印刻在了腦海裏。最終,何開禧順利完成講解。

  2023年9月17日,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項目在第45屆世界遺産大會上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57項世界遺産。至此,全球首個茶文化主題世界文化遺産花落中國。

  “每個人都應該具備一定的宣傳能力,因為每個人都是我們的宣傳對象。”何開禧説,在學校、醫院、社區等人員密集場所,他們常不定期開展集中培訓,對居民們進行消防宣傳。

  定格——永恒

  在郭元首、何開禧的手機裏,存放最多的是“指戰員訓練、救援、宣傳”的照片。

  火場中的奮力奔跑、單杠上的汗流滿面、負重奔跑的“模糊殘影”、水域救援裏的“乘風破浪”、濃厚煙霧下的“若隱若現”、監測野象的目不轉睛……成千上萬張照片展現着消防救援隊伍的初心和使命。

  自2018年改革轉制以來,從橄欖綠到火焰藍,從以滅火救援為主的單一職能到“全災種、大應急”的綜合職能轉變,五年來,消防員們拍攝的畫面記錄着消防事業日新月異的變化。

工作中的郭元首(資料圖)。新華網發(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隊供圖)

  “消防工作是勇敢者的事業,我熱愛這份職業。”轉制後第一次跨省增援、第一次在極寒天氣下救援、第一次在高溫環境裏拍攝、第一次長時間監測亞洲象、第一次進行新的救援訓練……那些默默躺在文件夾裏的照片成了郭元首的“時光機”,定格了一個個難忘瞬間。

何開禧(左一)在看隊友訓練(10月28日攝)。新華網 范芳鈺 攝

  在日常工作外,何開禧拍攝隊伍裏的消防車,一輛輛消防車的照片印刻着他對消防工作的熱忱;在訓練時,何開禧拍攝隊員訓練,“我希望隊員們可以通過我拍的照片和視頻,看到自己的進步,也作為日後在消防救援隊伍工作的見證。”

在高溫裏抓拍到消防員滅火的模糊畫面(資料圖)。新華網發(郭元首 攝)

  在他們的電腦裏,還收集了許多消防報道員拍攝的照片和視頻,再次翻閱這些相冊,許多照片模糊不清,視頻搖晃不定,但或許當時的他們沒有發覺,那一瞬間的快門聲,其實早已定格了歷史。 

出 品:韓海闊

監 制:李 霞 劉馨蔚

文 稿:范芳鈺

拍 攝:劉 東

剪 輯:陳寒青

外 聯:劉 起 賀雲富

海 報:宋洪飛

部分視頻素材來源:

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隊 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

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瀾滄縣消防救援大隊

【糾錯】 【責任編輯:柴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