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5日電(魯丹)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2025年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以下簡稱“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
本屆論壇以“人工智能促進科技與發展”為主題,圍繞人工智能與未來産業、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醫工融合下的同一健康新範式、開放科學與全球合作等四大議題,聚焦前沿領域,強化基礎學科的重要作用。論壇期間,相關組織發布五項成果文件,展現了中國與國際科技界在可持續發展、開放科學等前沿領域的合作進展。

圖為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成果發布視頻截圖。(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供圖)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中國化學會(CCS)發布《2025年IUPAC全球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這十大新興技術包括交叉光刻體積打印、碳點、納米鏈基生物傳感器、合成細胞等。

圖為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成果發布視頻截圖。(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供圖)
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發布《全球尺度可持續發展科學監測報告(2025):地球大數據視角下的十年進展》。報告匯聚全球21個國家、40余家科研機構與國際組織的專家智慧,歷經國內外專家多輪評審,基於全球尺度高時空數據産品,採用創新性科學方法,對2015年以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十年進展進行多維度科學“體檢”。

圖為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成果發布視頻截圖。(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供圖)
中國科協聯合國咨商開放科學與全球夥伴專委會(CCOS)、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共同發布《開放知識與數據共享&&Open for Science》。&&對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開放科學框架,已實現六類核心開放知識獲取,並具備深度知識發現、每日科訊頭條推送等功能,成為全球互聯、開放、可互操作的科學基礎設施網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為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成果發布視頻截圖。(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供圖)
國際智能製造聯盟(ICIM)發布《智能製造用例模板》及《智能製造新技術應用指南》兩項團體標準,為有效推動製造業IT領域的技術集成提供了可行路徑,為加速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給出了“實用指南”。

圖為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成果發布視頻截圖。(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供圖)
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IHFCA)發布《AI技術在氫能領域的應用研究》,總結了AI+氫能的實踐,並就AI技術如何破解成本、效率與協同痛點,推動氫能産業規模化發展給出了實用建議。

圖為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成果發布視頻截圖。(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供圖)
五項成果文件所蘊含的技術共識與創新思路,將為破解全球共性難題提供科學決策。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將繼續促進各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攜手合作,匯聚全球科技界智慧,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激發新興科技領域增長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