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記者手記:“特朗普墻”僵局的兩個懸念
2019-01-11 11:07:4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華盛頓1月10日電 記者手記:“特朗普墻”僵局的兩個懸念

  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新年伊始,由造美墨邊境墻引發的紛爭持續發酵,美國政爭陷入僵局,美聯邦政府部分“停擺”時長打破歷史紀錄指時可待,這引發兩大懸念。

  懸念一:政府“停擺”的終極解決方案會是什麼?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國會民主黨,誰更可能讓步?會不會達成妥協?

  需知,政府“停擺”越久,對民生和經濟的影響就越大,輿論和民眾態度都會出現位移和轉向。政府關門,對白宮和民主黨,都是容易自傷的雙刃劍。是否、如何以及在何種程度上妥協,這是特朗普與民主黨共同面臨的選擇題。

  特朗普在《交易的藝術》中曾列舉11種交易“訣竅”,“妥協”不在其中,但“變通”為其津津樂道。此次聯邦政府四分之一機構關門,但國稅局員工被要求欠薪工作,關係到千家萬戶的返稅業務照常進行,可謂變通之例證。

  客觀上,妥協或者變通的選項始終存在。特朗普仍有可能與民主黨妥協,將“夢想生”留美和邊境墻相捆綁,提出民主黨有可能考慮的“交易”;也有可能繞過民主黨,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從而使用五角大樓軍費和工程兵造墻。當然,特朗普和民主黨也可以繼續對峙,直到取得各自想要的輿論效果。對特朗普來説,關注美國邊境安全、堅決打擊非法移民、全力兌現競選承諾的形象塑造和傳播,直接關係到他2020年競選連任的願景。

  妥協和變通,本是現代西方社會習以為常的政治運作規則。英國作家切斯特頓曾説:“妥協在過去,意味著半條麵包好過沒有麵包。在現代政治家當中,妥協看來實際上意味著半條麵包要比整條麵包更好。”簡言之,各有所獲,好過獨吞。

  但在今日黨爭激化的美國,還可能做到妥協和變通嗎?

  懸念二:“墻”,會成為新的美國“精神地標”嗎?

  或者借用國會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的説法:邊境鋼鐵墻抑或自由女神像,究竟哪一個是美國的象徵?

  墻,自古有之,內斂、防禦、隔絕,團結“我們”,分離“我們”和“他們”。維基百科釋墻,指建築學上一種垂直向的空間隔斷結構,用來圍合、分割或保護某一區域。《説文》釋墻,垣蔽也。壘土為墻,意在收藏。

  曾幾何時,美國給世界的印象是一個富有荒野開拓精神的開放國家。在美國國內旅行,一照(駕照)一卡(信用卡),盡可以四處駕車漫遊。

  新年朋友聚會時,與一位中年亞裔女性閒談。她説,20多年前,初到美國,飛機上是各種膚色的人。入關時,工作人員常會説同樣一句話:“歡迎來到美國”,她當時非常震撼。去年,她返鄉探親,回美時盡管手持美國護照,仍然被滿臉懷疑的海關人員盤問。她説,美國變了。

  記者在採訪中,也時常感受到,美國有形墻或許沒那麼多,無形的墻卻當真不少,而且這些年似乎在不斷壘高。追究起來,更難逾越的高墻,恐怕不是實體墻,而是認知墻、觀念墻、文化墻、種族墻、貧富墻。自2016年大選以來,“墻”,更成為美國社會的燙手熱詞。

  有形無形的“墻”的存在,使得美國擁有多維、多重的面孔。主張造墻的特朗普的上臺,或許並未創造美國的新面孔,而只是把舊有的,轉換一點角度,撕下幾重面紗,呈現給世人看。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2019海口國際新能源車展開幕
2019海口國際新能源車展開幕
生肖剪紙迎新春
生肖剪紙迎新春
雪落少林
雪落少林
梅花開 引鳥來
梅花開 引鳥來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397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