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會説話:困在“容貌焦慮”裏的人們

編輯: 孫麗穎 設計: 馬璐璐 2021年06月03日 10:15:43 來源: 新華網

      最近,一些另類整容項目在網絡流傳,“精靈耳”“顱頂增高”“小腿神經切除”,這些為了變美不惜付出健康代價的行為引發大眾關注。在一項調查中,近六成大學生有容貌焦慮。當下,一些扁平化、單一化的審美觀念正讓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陷入對容貌的焦慮之中。

      【困在容貌焦慮裏】

      今年,中青校媒調查面向全國2063名高校學生發起的關于容貌焦慮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于長相和身材,59.03%的大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慮。其中,男生(9.09%)中嚴重容貌焦慮的比例比女生(3.94%)還高,而女生(59.67%)中度焦慮的比例高于男生(37.14%)。

      調查發現,大學生對自己的容貌滿意度評分呈現一定差異。平均55.29%的受訪大學生給自己的容貌打3分,認為自己容貌一般,24.73%對自身容貌較為滿意,打出4分,僅有7.87%表示十分滿意,選擇滿分5分。數據顯示,僅有1.73%的女生給自己的容貌打1分,而有4.97%的男生對自己容貌非常不滿意。而男生(12.77%)對自己的容貌非常滿意的比例高于女生(6.08%)。

      調查發現,自卑心理(53.51%)、普遍流行的單調審美(51.68%)、過于期待他人認可(49.39%)、互相攀比的心理(47.51%)是導致容貌焦慮的主要原因。

      隨著大眾對容貌要求的不斷提升,消費市場多元化升級,越來越多的美容、皮膚管理、醫美項目應運而生。受訪大學生中平均45.95%表示自己可以適當美容;30.84%表示接受清潔和刷酸等基礎醫美項目(女生37.36%,男生12.57%);只有15.27%表示堅決拒絕美容和醫美項目(女生9.81%,男生30.56%);有7.94%受訪者表示能接受各種類型的醫美項目。

      【“容貌焦慮”緣何起】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遲毓凱介紹,心理學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存在更為嚴重的容貌焦慮。同時,容貌焦慮呈現一定程度的年齡結構分層,“存在容貌焦慮問題的往往是20多歲的年輕人。”部分大學生過于關注自身,以自我為中心,更容易出現容貌焦慮問題,甚至由于容貌焦慮導致社交恐懼等情況出現,“比如有大學生因為起痘痘而不敢出門見人。”

      遲毓凱坦言,當前不少大學生受到容貌焦慮困擾主要由于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美即好,這是人的普遍印象。在求職等情況中,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容貌好會佔有一定的優勢。其次,當前社交媒介發達,資訊發展速度飛快,個人對容貌的判斷受到社會大環境等外界因素的影響逐漸增多。“我們每個人每天接觸大量資訊,手機互聯網資訊佔用了我們生活中大部分時間。與此同時,互聯網能隨時隨地將世界上最好看的男性和女性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面對大量優勢形象衝擊,我們往往不自覺地形成主觀印象,認為世界上好看的男性和女性很多,但自己卻不是,甚至會覺得自己不好看,這是潛在的社會比較問題。”

      追求美沒問題,問題在于對審美的定義似乎正在趨向單一化。在種種因素的作用下,美逐漸有了標準:巴掌臉、A4腰……對照自身,女性很容易發現自己所謂的“缺點”,陷入容貌焦慮。從周邊環境到社交網絡,減肥、美容等話題幾乎隨時可見,“顏值即正義”的認知也可能對容貌焦慮推波助瀾。

      此外,遲毓凱表示,因為醫學美容的發展,以及各方面的減肥案例等宣傳,會給人“形象可以通過自我努力加以塑造”的觀念。同時,將容貌與金錢、努力等內容掛鉤,“這樣的話如果一個人不美麗,就暗含著這個人沒錢去美容,懶惰、控制不住食欲,就意味著他意志力薄弱……這樣的行銷暗示更加容易催生人們的容貌焦慮。”

      【醫美市場規模近2000億元】

      曾有媒體披露,“顏值”正在成為一門生意。一則報告顯示,不少職場人士每月拿出超過20%工資收入進行“顏值投入”。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近年來迅猛發展,機構發布《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在遭遇疫情衝擊情況下,2020年中國仍新增醫美機構5150家,市場規模達1975億元,佔全球比重17%。此外,據《醫美市場趨勢洞察報告》預計,2023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共有超過4萬家企業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醫美相關企業。其中,有限責任公司佔比超過63%,個體工商戶佔比約為30%。 地域分布上,廣東省的醫美相關企業數量最多,接近4500家,約佔全國11%。山東省以近3500家的企業數緊隨其後。接下來是河南省和北京市,此類企業數都超2500家。

      天眼查數據顯示,近十年以來,我國醫美相關企業的注冊增速(全部企業狀態)呈現出從高線向低線城市慢慢滲透的現象。 具體來看,2010年,一線城市的醫美相關企業注冊增速接近30%,明顯高于新一線城市的10.22%和二線城市的13.25%。從2013年開始,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開始趕超一線城市。到了2017年,已經形成新一線城市醫美相關企業注冊增速最高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二線城市的醫美相關企業注冊增速高達23%,高于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

      【暑期整形要小心!】

      近年來,“顏值經濟”和“悅己消費”蓬勃增長,醫美行業如雨後春筍方興未艾。旺盛的需求不僅促進了市場的發展,也催生了不少行業亂象。微整形屢變“危整形”。

      全國消協組織的統計顯示,自2015年至2019年,我國醫美行業相關投訴增加了近13倍多,2019年醫美行業投訴6138件,是2015年投訴數量的近13倍多。

      暑假期間,不少醫療美容機構迎來學生整形熱潮。大家在追求美的同時,也應該有識別非正規醫美的能力,警惕一些美容陷阱。根據媒體報道的數據,在進行醫美整形時,被調查者遇到過以下問題。

圖片來源:新京報

      如何辨別正規醫師?

      一名合格的醫療美容外科主診醫師至少要具備3個證書:《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和《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資格證書》。以及使用的藥品必須要有國家主管部門的正式批文。

      虛假廣告

      在公交車站、電梯內甚至網絡上,各類美容廣告不在少數。一些整形美容醫院自稱“韓國專家”坐診或盜用明星的照片作為宣傳賣點,以此來吸引消費者。很多消費者輕信虛假廣告,盲目整形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整形場所不正規

      許多小美容院衛生條件差,美容師不具備醫師資格,很容易在手術中違規操作,引起手術感染等。

      術前了解風險、術後保留憑證

      術前詳細了解手術風險,簽訂正規合同,就手術事宜和糾紛解決等進行明確約定。術後妥善保管手術合同、發票和診療記錄。

      警惕美容貸

      整容花費不少,對于沒有收入的學生來説,錢從哪裏來?除了家人讚助,有的人將目光投向了形形色色的“美容整容貸”。不少打著零抵押、零擔保、低利息的“美容整容貸”,暗藏諸多隱性條款,不僅貸款利率高,而且還貸要求苛刻。貸款機構與非法醫美機構“聯手”,涉嫌誘導年輕人提前消費、超額消費。

      使用未經審批藥品

      個別美容院為了追求手術效果,在進行微創手術時採用了國家已經禁止的藥品或者還未通過審批的藥物。

      隨著醫美産品供給迭代升級、下沉市場滲透率提升、各年齡人群消費增長促進等,醫美行業進入“爆發期”的同時更需要嚴監管走上規范化。

      産生容貌焦慮的原因是不自信。除了肯定自我,自信的本質也是接納自我,對美的追求,沒必要“千人一面”。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工作中看的是專業能力,人際關係中看的是性格和相處。也許容貌優勢可以在開始帶來暈輪效應,被對方理想化美化,但當光環褪去,可能會造成巨大落差。

      資料來源:新華每日電訊、新華社、新京報、中國經濟網

0100200506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8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