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在中國”升溫 釋放消費新動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4 14:46:27
來源:國際商報

“購在中國”升溫 釋放消費新動能

字體:

  今年4月,商務部等6部門聯合啟動“購在中國”系列活動,在政策組合拳與“場景新敘事”的雙輪驅動下,為經濟回升注入強勁動能。

  受訪專家稱,活動開展以來,各地因地制宜&&配套措施,有效打通了從政策設計到消費行為的轉換路徑,不僅加快釋放內需潛力,更為消費提質升級提供眾多鮮活樣本。

  開拓消費新場景

  長方形的小桌燈散發出橘黃色的光線,輕音樂的節拍跳動在木質餐桌旁,夏日黃昏的晚風偶有拂過,帶來桌上美食的誘人香氣,伴隨冰鎮啤酒的清涼,令人十分舒爽。抬眼望去,河對岸是魔都重慶的繁華夜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間,燈光次第點亮,一片璀璨景象。

  這種舒適休閒的氛圍吸引了很多旅游愛好者前來打卡。“打卡重慶的一家網紅小店。”新西蘭游客維利爾拍完照,發在了社交&&上。照片背景中,“購在中國”的標誌尤為醒目。

  今年4月以來,聚焦首發經濟、國貨潮品、文娛旅游、體育賽事等消費新增長點,商務部等6部門統籌推動“購在中國”系列活動,拓展多元消費場景,讓國內居民和入境游客都能持續感受到中國消費市場的蓬勃活力。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國重點監測的50個步行街、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長6.4%,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2%。今年上半年,全國離境退稅銷售額同比增長近1倍,離境退稅商店數量超7200家,“購在中國”成為我國經濟的新標識。

  “‘購在中國’系列活動已發揮多方面積極作用:通過政策與場景雙輪驅動,有效釋放了內需潛力,帶動消費有效增長和消費信心提升;優化了消費環境,離境退稅等服務顯著改善;推動了産業生態重構與消費場景創新,促進國內外市場融合及消費升級。”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對國際商報記者&&。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國際商報記者&&,商務部牽頭的“購在中國”活動,本質是通過消費場景重構激活內需潛力,效果可從供需兩端觀察。“政策端打出的組合拳,比如降低跨境消費門檻、優化免稅政策,直接撬動高端消費回流,部分消費者從海外購物轉向海南等國內免稅區,帶動本地零售、物流、文旅等産業聯動。”

  點燃消費新引擎

  業內專家認為,當前,我國在提振內需方面,仍然面臨業態同質化、綠色消費融合不足等問題,例如多地文旅集市和不夜街區趨同。“購在中國”的探索,體現出以政策創新破除機制梗阻、以場景創新拓展消費邊界的高質量發展思路。當前政策賦能與市場響應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也將為消費升級轉化為經濟內生增長提供持久動能。

  為更好推動“購在中國”系列活動走深走實,劉春生建議,加快智慧服務升級,集成跨境消費服務並嵌入虛擬體驗;加強綠色創新與區域協同,破除壁壘、激勵可持續消費;對接國際規則,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同時打造“一城一品”特色消費品牌,避免同質化。

  朱克力認為,需從場景創新、産業協同、政策精準三方面發力。在場景層面,建議借鑒低空經濟經驗,將消費場景向立體化延伸,比如在城市商圈頂層設置無人機配送站,消費者下單後商品通過低空物流快速送達,打造“即買即得”的科技消費體驗,同時結合AR技術,讓消費者在購物時實時查看商品全球庫存與價格對比,提高決策效率。

  在産業協同方面,朱克力&&,首發經濟需與本土製造深度綁定,鼓勵品牌在消博會等&&首發新品時同步開放供應鏈合作,比如汽車品牌在發布新車時,可聯合國內零部件企業展示技術突破,形成“首發—製造—消費”的産業閉環,提升國內産業鏈附加值。

  在區域覆蓋上,朱克力建議避免資源過度集中,可通過“場景複製計劃”,將消博會的成功模式向二、三線城市輸出,比如與當地文旅項目結合,打造“特色街區+免稅店+低空體驗”的複合場景。此外,需建立消費數據&&,實時監測不同場景的客流量、轉化率,動態調整政策與資源投入,避免“一刀切”式補貼,讓“購在中國”真正成為激活內需、推動産業升級的長效引擎。

 

【糾錯】 【責任編輯:錢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