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繼9月公開行為分取消判責原則後,貨拉拉再次公開&&AI安全防控及判責算法,聚焦於提升貨運司機的安全保障與判責體驗。據悉,AI安全防控系統由貨拉拉技術團隊歷時四年自主研發,通過感知、檢測和自動化處置的能力,可實時監測訂單是否存在危險品運輸、違規載人、疲勞駕駛和貨物超限等情況,並做出強制取消訂單、司機端彈窗提醒等干預處理。
訂單取消後,&&AI判責系統算法則會自動採集各類數據,並從海量數據中提取其中的關鍵信息,結合&&規則進行分析,初步判定責任歸屬,如果是違規訂單取消,AI則會直接判定司機無責。數據顯示,AI全面應用後,貨拉拉危險品運輸和違規載人日均風險單量下降30%,人機結合判責時效由過往的72小時縮短至48小時。

AI實時監測,日均風險單量下降30%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的《2025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44.34%的貨車司機希望結合實際情況,推動疲勞駕駛治理的人性化,28.13%的貨車司機&&常遇到的貨運糾紛是發貨人要求超載超限,這也體現出疲勞駕駛、超載超限等安全相關問題一直是貨運司機們的核心關切之一。
據貨拉拉介紹,目前,&&的AI安全防控已覆蓋從用戶下單至司機運輸等各個環節,可實時監測訂單運輸情況。用戶下單時,&&算法會檢測用戶是否存在違規行為,如識別到存在高危場景,則阻止用戶下單,並做出相應安全提醒。在司機接單運輸及完單過程中,&&也會通過圖片、語音等算法綜合分析&&運營數據,識別本次運輸貨物是否合規,是否存在違規載人等,並基於違規類型和風險嚴重程度分別採取“強制取消訂單”“給司機發送彈窗或語音提醒,引導司機無責取消訂單”“給司機/用戶發送安全中心提醒”等不同干預動作。
同時,算法也會實時監測司機駕駛時長,司機連續駕駛4小時後,每小時給司機發送一次疲勞駕駛彈窗提醒,直至司機休息。貨拉拉&&數據顯示,AI全面應用後,危險品運輸和違規載人的日均風險單量下降了30%,日均強制取消違規訂單超千單,超限識別平均準確率超80%。在司機安全教育上,近一年,&&累計推送安全課程43節,超1700萬人次完成學習,同時通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險為司機提供兜底保障,試點以來累計投入1.75億元,保障8.9億單。
“AI可以在第一時間快速、準確地處理海量數據,通過算法模型精準識別出危險品運輸等違規行為,使得對貨運安全的管控,從事後走向事前和事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降低影響走向預防發生。我們希望司機可以安全掙錢,用戶也可以安心下單。”貨拉拉安全運營負責人李振營&&。

人機協同判責,公正效率“兩手抓”
9月,貨拉拉公開行為分取消判責原則時提到,&&是以“判責必須充分取證,證據不足一律無責”為原則,通過人機結合的方式科學判責。那麼機器是如何判責的?機器判責是否真的能保證公平?本次貨拉拉的算法公開圍繞AI判責進行了專門的解讀。
據貨拉拉運營副總監靳威介紹,訂單取消後,&&AI判責算法會自動獲取訂單基本信息、訂單行駛軌跡等各類數據,並提取其中的貨物狀態描述、訂單備註等關鍵信息,結合&&規則進行分析,初步判定責任歸屬,在這個過程當中,算法可高效、全面收集相關數據,並做出分析。
以危險品運輸、貨廂載人這些違規場景為例,司機取消訂單後,AI判責系統一般會根據&&規則直接判定為司機無責取消。目前,貨拉拉&&的人機結合判責的時效由過往的72小時縮短至48小時,AI判責全面應用後,&&司機申訴率也下降了近30%。

“對於規則清晰、場景簡單的訂單,AI能夠比人工更快做出決策,司機可更快知曉訂單的判責結果,減少不必要的擔憂,而在複雜場景中,AI能為人工提供關鍵信息,輔助人工判責。但是&&也不會百分百依賴AI,如果司機對結果有異議,可在48小時內提交申訴。針對複雜訂單場景或司機提交申訴後的訂單,&&會通過人工進行二次覆核,以保證判責結果的準確性。”靳威&&。
靳威指出,當前AI應用僅是貨運智能化探索的起點。未來&&將持續優化算法,傾聽司機反饋,希望讓每一位貨運從業者都能在更安全、更公平的環境中,共享智能化帶來的切實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