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5月8日發布公示,擬增加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等17個新職業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製作員等42個新工種。又一批新職業新工種被“認證”,豐富了青年人的職業賽道,增強了從業者的職業歸屬感。
職業類目“上新”,向“數”、向“新”、向“綠”……隨着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技術的創新,新業態不斷涌現。在這個過程中,産業與職業的同頻共振、深度融合,激發出經濟發展的新活力。
業以才興,上海證券報新“職”所向系列報道調研小分隊通過一線採訪,用鏡頭記錄一批扎根一線,用汗水和心血開拓創新,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新時代勞動者。

【正文】
在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徐志遠和他的同事們擔任着一個嶄新的角色——具身智能機器人訓練師。他們的目標,是教會機器人像人類一樣行走、取物和思考,讓它們能在真實的物流倉庫和生産線上獨立完成任務。
從基礎的行走平衡到複雜的物流分揀,每一次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都是海量數據的積累與算法的精密調教。徐志遠介紹説,他們的團隊就像訓練運動員的“教練組”,有制定計劃的主教練,有執行訓練的操作員,還有分析數據的技術分析師。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形機器人正逐步從實驗室走向産業化。具身智能機器人訓練師這一角色已成為機器人從研發走向應用不可或缺的橋梁。他們不僅是技術的前沿探索者,更是未來智能時代人機協作模式的開拓者。
策劃 統籌:黃蕾 薛婧 楊升
作者:伊妹兒 劉暄
拍攝:安然
製作:伊妹兒
【糾錯】 【責任編輯:陳聽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