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微觀察:大促呈現哪些新風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4 14:06:22
來源:新華網

雙十一微觀察:大促呈現哪些新風向?

字體:

  今年,早在國慶中秋假期前,即有&&啟動雙十一購物節,國慶檔直接嵌入大促周期。相比往年,今年雙十一開啟時間更早、持續時間更長,各&&不約而同簡化促銷玩法,即時零售也成為今年雙十一的新看點。

  雙十一風向的變化,預示着電商行業正從價格與流量的角逐,開始進入精細化運營的新階段。

  &&持續改善消費者體驗

  今年,雙十一迎來第十七年。從最初的單日購物狂歡,到如今持續一個多月,雙十一成為名副其實的“購物季”。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購物周期加長,一方面有助於緩解消費者的購物焦慮,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商家和&&合理安排促銷節奏,更從容安排發貨、促銷定價與活動策劃,從而提升整體購物體驗。

  &&主打直降,滿減無需湊單,紅包即點即用……今年,各&&在簡化促銷規則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有網友感慨,“以前的雙十一套路太多,現在直接滿減很香,很實在。”此外,今年雙十一也涌現出紅包口令、現貨直供等一些新的促銷玩法。用戶不用再做促銷規則“數學題”,雙十一正回歸大促的初衷。

  從消費者心智看,雙十一作為電商最重要的年度大促的認知早已深入人心。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專家李鳴濤看來,&&所要做的就是在當前的消費大環境下,更好發揮雙十一在拉動消費方面的最大價值,“在單純價格促銷的邊際收益不明顯的情況下,需要&&各顯其能,圍繞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組織好商家開展更有針對性的促消活動。”

  曹磊認為,過去大促玩法過於複雜,增加了商家學習與執行成本,也提高了消費者的參與門檻。&&積極優化規則、簡化流程,反映出一種共識:越是簡單、普適的機制,越有利於提升效率。

  即時零售業務有望成新的增長點

  即時零售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預測,未來五年,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萬億元。

  特別是今年以來,外賣市場競爭熱度持續提升,雙十一期間,即時零售業務有望成為各&&新的增長點。

  某&&預計,今年雙十一將有數千家品牌入駐,對具有線下門店的品牌可實現“3小時”送達。另有&&宣布,在雙十一期間,將加密即時零售網絡,擴容半小時配送業務版圖。

  “即時零售的爆發,説明&&在存量市場中,希望通過充分挖掘自身的資源潛力,匹配新的消費需求場景,進而打造出面向消費者的一站式全場景需求滿足能力。”李鳴濤分析説。

  “即時零售有望重塑今年雙十一的消費體驗與商業邏輯。”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即時零售將傳統大促從“囤貨式”集中下單,轉變為“即買即得”的即時消費,縮短了決策與收貨的時空距離。消費者享受小時級甚至分鐘級配送,推動&&在本地倉配、前置倉網絡和騎手調度上持續加碼。

  即時零售帶來的是人、貨、場的重構。洪勇建議&&,將大促流量精準導流至本地門店,實現線上優惠券與線下即時履約聯動;通過數據協同優化庫存分佈,讓促銷商品就近備貨;同時整合快遞與即時配送資源,實現“遠場”與“近場”物流互補,使雙十一從年度狂歡演變為常態化即時消費的爆發點。

  大促與“國補”精準對接、聯動發力

  國慶中秋假期前,今年第四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正式下達。雙十一、“國補”疊加,有望為消費市場帶來雙重激勵作用。

  眼下正值家電銷售旺季,以舊換新補貼和購物節的疊加效應,給家電品類帶來了一年當中最大的優惠。“不是原價買不起,而是國補更有性價比。”——這句刷屏社交媒體的調侃,彰顯出雙十一期間消費者下單的底氣。

  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吳鹹建&&,今年雙十一將開啟“國補+地補+企補”多重補貼發力,真金白銀優惠消費者的“國補加力”新階段,對雙節後市場保持家電消費熱度,將起到“添薪加材”的重要作用。

  奧維雲網結合往年數據預測,隨着第四批“國補”資金落地,將為雙十一、雙十二購物旺季提供支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振消費的作用。

  從&&看,早已不再單純追求拉高雙十一銷售額。通過與“國補”政策精準對接,加之即時零售的體驗升級以及促銷節奏的常態化,雙十一大促正向着一場更持久、更精細、更注重滿足真實消費需求的長周期運營轉變。

  有分析認為,今年雙十一,不再只是一個限定時間的促銷節點,而成為一場融合政策紅利、模式創新與節奏重構的系統性消費工程。

  我國電商行業蓬勃發展,網絡零售市場規模連續多年穩居全球首位。據了解,今年,商務部在牽頭做好電商擴消費的同時,提出大力培育品質電商,將從供需兩側發力,進一步促進消費提質擴量。(記者 凌紀偉)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