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米蘭10月29日電 題:意大利整裝待發迎盛會——米蘭冬奧會倒計時100天綜述
新華社記者刁澤
距離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冬奧會開幕僅剩100天。這是意大利繼2006年都靈冬奧會後再迎冬奧盛會,百日倒計時節點不僅象徵着籌備工作進入衝刺階段,也喚起了意大利社會各界對“冰雪之約”的熱切期盼。

10月29日,在意大利米蘭,人們經過米蘭市政廳前的奧運會、殘奧會會徽。新華社記者 李京 攝
城市點亮冬奧熱度
米蘭冬奧會將於2026年2月6日至22日舉行,設置8個大項、16個分項和176個小項。比賽分別安排在米蘭、瓦爾泰利納、費耶美山谷和科爾蒂納等四大賽區、八個舉辦地,呈現城市與阿爾卑斯山地交織的獨特賽場版圖。
29日,在米蘭舉行的百日倒計時慶祝活動揭曉了本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頒獎&設計,同時公布12名“數字火炬手”,他們將通過社交媒體、視頻&&等數字渠道,全程記錄並傳播火炬傳遞的故事和瞬間,讓更多公眾在線參與這場象徵團結與和平的旅程。

10月29日,嘉賓在慶祝活動上與米蘭-科爾蒂納冬奧會、冬殘奧會頒獎&和吉祥物“蒂娜”“米羅”合影。新華社記者 李京 攝
擔任火炬手的意大利博主盧多維卡·托馬索尼同時也是本屆冬奧會形象推廣大使。她説,傳遞聖火所承載的信息很清楚:成為火炬手並不一定必須是職業運動員。“我們都是普通人,但這場盛會向所有人敞開大門。米蘭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正向公眾傳遞——體育屬於每一個人。”
冬奧熱度正從賽場走向城市。米蘭大教堂前的巨型倒計時牌已成為市民和游客合影“打卡點”,不少人圍着數字留影。在米蘭市政廳門前,臨時設置的奧運標識同樣吸引路人駐足拍照並分享到社交&&。

10月29日,在意大利米蘭,市民拍攝米蘭-科爾蒂納冬奧會倒計時牌。新華社記者 李京 攝
米蘭冬奧會組委會首席執行官安德烈亞·瓦尼爾&&,目前整體籌備工作按計劃推進。“倒計時100天是一個重要節點,它既讓團隊保持熱情,也讓大家更加專注。”他説,組委會正與各方機構、合作夥伴和體育聯合會緊密協作,重點抓好最後幾處場館的交付和細節完善。目前,大部分場館已進入佈置階段,部分賽場已接近賽時運行狀態,工作人員已進駐現場開展工作。
綠色籌備穩步推進
可持續辦賽是米蘭冬奧會的鮮明標籤。組委會介紹,賽事共規劃25個競賽場館,其中僅有2個為新建項目,其餘均為既有場館或臨時設施,力求在滿足辦賽需求的同時,將新增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賽後利用方案也被提前納入設計,力爭讓冬奧遺産長期服務當地社區和冰雪運動發展。
圍繞綠色低碳,組委會提出“NOW26”可持續行動體系,覆蓋交通、能源、住宿等多個領域,計劃以電動交通工具作為主要運力支撐,推動賽事區域能源系統向低碳化轉型,並對各賽區基礎設施進行統籌升級,努力實現辦賽與生態保護的平衡。
各高山賽區的雪上項目場館正穩步推進技術驗收。備受關注的科爾蒂納“埃烏傑尼奧·蒙蒂”滑行中心已在今年春季完成預認證測試,運行狀態良好。針對氣候條件和賽道條件的不確定性,國際冬季單項體育聯合會與組委會已提前制定替代場地方案。
賽會運行保障隊伍也在成形。“Team26”志願者項目正持續招募,來自意大利以及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報名踴躍。
多城點燃冰雪夢想
根據官方賽程安排,米蘭將承辦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和部分冰球賽事。冰上項目與這座以設計、藝術、時尚著稱的城市相互映照,預計將呈現競技表現與文化表達的雙重魅力。而高山滑雪、雪車雪橇等速度與力量並重的項目,將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高海拔雪道展開,向世界展示意大利山地冰雪資源的壯麗與活力。
“這不僅是組委會或運動員的夢想,而是整個國家的夢想。一屆由多座城市共同呈現的冬奧會,將向世界展示意大利的真實、獨特與美麗。”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基金會大使項目負責人、意大利前花樣滑冰運動員瓦倫蒂娜·馬爾凱伊説,意大利已經做好準備“迎接全世界的到來”。

10月29日,米蘭-科爾蒂納冬奧會吉祥物“蒂娜”在慶祝活動中。新華社記者 李京 攝
賽事形象系統也在加速進入大眾視野。組委會近期發布的官方視覺系統和冬奧海報,將現代城市的幾何線條與阿爾卑斯山脈的輪廓融合,冬奧元素正逐步亮相街頭櫥窗、公共交通和社區空間,成為米蘭日常景觀的一部分。

10月22日,藝術家奧林匹婭·扎尼奧利在發布會中講解自己創作的冬奧會海報。當日,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標誌性海報在米蘭三年展藝術中心正式亮相。新華社發
米蘭冬奧會不僅是一場冰雪盛會,更是意大利的心跳,代表着意大利的創意、對體育的激情以及意大利之美。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柯絲蒂·考文垂在新華社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所説:“100天后,意大利將書寫奧林匹克歷史的新篇章——滿載着意大利獨有的熱情與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