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決賽,兩群少年,和一顆冠軍的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7 09:37:12
來源:新華網

一場決賽,兩群少年,和一顆冠軍的心

字體: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公兵、夏亮)“大家有流淚的,有低頭的,可能這個淚水中包含着你的不甘心,可能這個球你沒有踢進,那個球沒有防住,但是把頭抬起來,把眼淚收回去,我們可以相信我們自己,再繼續前進,我們的路還很長,繼續努力,把以後的比賽都拼下來,加油!”

  你或許難以想象,這番鏗鏘有力、充滿溫度的話語,出自一位13歲的少年。

  在剛剛落幕的第四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簡稱“中青賽”)男子U13組全國總決賽中,主場作戰的浙江U13隊雖在次回合擊敗恒大足校U13隊,卻因兩回合常規時間戰平、加時賽未分勝負,最終在點球大戰中憾負,目送對手捧起冠軍獎盃。

  拼盡全力卻與冠軍失之交臂,浙江隊的小球員們難掩悲傷,紛紛落淚。看&上,不少球迷也紅着眼眶,一遍遍高喊“加油”。就在這片低沉的氣氛中,隊長呂赫站了出來。他的一席話,不僅安慰了身邊的隊友,更讓所有人看到了足球所帶來的、遠超勝負的成長意義。

  浙江足球俱樂部總經理焦鳳波&&,錯失冠軍固然遺憾,“無論是球員、教練還是俱樂部,我們都有一顆爭冠的心”。但他也強調,從整場比賽來看,球隊展現出了頑強的鬥志,“無論輸贏,這都是對我們整個團隊的一次寶貴磨礪”。

  “他們的路還很長。13歲,經歷這樣一場比賽,一定會成長得更快。下一批即將參加U13比賽的隊員也在現場觀摩,他們看到師兄們如何拼搏,明年輪到自己時,就會明白該如何表現。足球需要傳承,精神更需延續。”

  對這些13歲的孩子們來説,中青賽是他們足球生涯中的第一個全國性正式大賽,是銘心刻骨的“第一次”。焦鳳波希望,他們能通過這場比賽,提前感受未來職業賽場的氛圍與雛形,從而被激勵、被召喚,走向更堅定的努力與奮鬥。

  挫折,是淬煉;勝利,亦然。

  自2021年暑假起,恒大足校進入獨立運營階段。規模縮減,挑戰倍增,但他們依然堅守着精英培訓的道路——出租部分校區、承辦足球賽事,在艱難中維持運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座中青賽冠軍獎盃,更像一個關於信念的奇蹟。

  “這個冠軍,是我們堅持到底的回報。”恒大足校U13隊主教練朱利偉説,它會讓孩子們更加堅信:努力是有迴響的,拼搏是值得的。

  這兩支隊伍,只是中青賽&&上眾多得到鍛煉的少年團隊的一個縮影。

  自2022年創立以來,中青賽作為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足協合力打造的國家級青少年足球賽事,已步入第四個年頭。辦賽理念正實現從“擴規模”向“提質量”的轉變:新增的大區賽,讓球隊有了更多交流機會;小組晉級賽的設置,則讓淘汰賽競爭更激烈、更具看點。

  未來,中青賽還對主教練資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自2027年起,男子U13、U15組全國總決賽球隊主教練須至少持有B級證書;男子U17組球隊主教練則須持有A級證書。這也是中國足球近年來達成的“高水平教練扎根青訓”共識的具體體現。

  作為肩負“體教融合”使命的賽事&&,中青賽匯聚了來自學校、體校、俱樂部梯隊和社會青訓機構的眾多隊伍。它既包容校園足球的活力,又具備職業梯隊的專業,更融匯多元風格的技戰術碰撞,讓比賽充滿觀賞性與不確定性。

  從本屆男子U13組全國16強球隊構成來看,俱樂部梯隊與社會青訓機構球隊各佔31%,學校與體教共建球隊各佔19%,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青賽在推動體教融合方面的積極成效。

  四年,只是一個開始。隨着中國足球青訓共識的不斷凝聚、更多資源的持續注入、越來越多優秀教練的加入,中青賽——以及更多高水平青少年足球賽事——必將為中國足球的未來注入更蓬勃的希望與能量。

  路不怕遠,行則必至。

【糾錯】 【責任編輯:解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