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運會 | 走向世界的中華傳統運動,能否叩響“奧運之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5 10:06:05
來源:新華網

成都世運會 | 走向世界的中華傳統運動,能否叩響“奧運之門”?

字體:

  新華社成都8月14日電(記者張武岳、孫哲、許仕豪)成都興隆湖,見證龍舟首次作為正式比賽項目亮相世界運動會。儘管10日天降大雨,但難擋觀眾熱情,門票早早售罄,看&人頭攢動。

  武術賽場同樣熱鬧,中外選手的太極拳動作行雲流水,刀術虎虎生風,“猴棍”靈動迅捷……引發觀眾陣陣歡呼。

  8月8日,盧卓靈在太極劍比賽中。當日,在成都世運會武術項目女子太極拳-太極劍決賽中,中國選手盧卓靈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作為重要的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世運會一直為新興和特色項目提供展示與成長的舞&。武術、龍舟受到關注之餘,民眾也不禁要問,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的優秀代表何時能加入奧運項目大家庭?

  世運會期間,記者採訪了數位業內人士,他們普遍對此持樂觀態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龍舟和武術在國際上的普及度和認可度不斷提升。

  8月9日,中國香港隊選手楊頌熹在太極劍比賽中。最終,他獲得冠軍。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從世運會的獎牌歸屬就能看出端倪。”國際武術聯合會秘書長張玉萍説,本屆世運會武術套路比賽6枚金牌,中國隊和中國香港隊各獲2枚,伊朗和馬來西亞隊各獲1枚,有9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隊收穫獎牌,“如今賽場競爭極為激烈,武術已經從過去的(中國選手)‘一枝獨秀’進入‘百花齊放’的新階段。”

  一個例證是,在武術男子南拳-南棍的角逐中,伊朗選手沙欣·巴尼塔萊比奪冠,文萊選手魯斯蘭名列第二。“我的這套南棍動作,很多中國頂尖選手都不會輕易嘗試。”沙欣賽後驕傲地説。

  8月8日,伊朗選手沙欣·巴尼塔萊比在南棍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與武術項目顯現比從前更均衡的全球競爭相呼應,本屆世運會的龍舟賽場也呈現出更強的國際化態勢,其獎牌分佈更廣泛。龍舟項目共吸引捷克、匈牙利、緬甸等12支隊伍參賽。全部六枚金牌中,東道主中國隊一金未得,印度尼西亞隊摘得三金成為最大贏家,烏克蘭隊收穫兩金,泰國也有1金入賬。

  “龍舟在印尼很受歡迎,我們甚至有能載100人的船。”9日,在8人座公開組2000米追逐賽中獲得龍舟項目首金後,印尼隊教練蘇利亞迪·穆罕默德説。

  8月10日,印度尼西亞隊(前)在龍舟10人座500米決賽中衝刺。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烏克蘭隊教練科茲洛娃·科瓦連科&&,烏克蘭國內有許多地區性的龍舟俱樂部,國家隊選材範圍很大。此次的參賽隊員之一尤裏·巴達謝夫斯基在基輔就運營着自己的龍舟俱樂部。他向記者展示了聊天軟體中的兩個龍舟俱樂部成員群,“其中一個是經常參加訓練的成員,我們每兩周都要訓練三至四次。另一個群中都是普通愛好者,大家都非常喜歡龍舟運動”。

  8月10日,冠軍烏克蘭隊(後)、亞軍印度尼西亞隊(前左)、季軍西班牙隊(前右)在龍舟10人座2000米追逐賽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過去20多年來,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吸納新項目審批十分嚴苛,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賽事觀賞性、轉播適配性及舉辦成本、可持續性等都是能否入奧的重要考量因素。

  奧林匹克研究專家、溫州大學教授易劍東認為,武術、龍舟入奧之路,不僅是與自己“縱比”,更要與其他競爭項目“橫比”。武術和龍舟雖在加速國際化,但其群眾基礎深度與廣度,相比其他一些新興熱門項目,仍有差距。此外,這兩個項目的國際比賽體系尚未完全成熟,運動員規模仍有提升空間。

  武術與龍舟邁向奧運舞&的步伐正在加速。武術已確認進入2026年達喀爾青奧會,這無疑是繼世運會亮相後的重要里程碑。張玉萍也透露,已將2032年布裏斯班奧運會設為目標並推進相關工作。龍舟此前也曾作為表演項目,亮相東京奧運會舞&。

  不過,無論是武術、龍舟,還是其他志在入奧的傳統體育項目,躋身奧運殿堂的意義,不僅在於競技層面的認可,更重要的是實現文化價值的廣泛傳播與共鳴,讓世界感受到中華傳統體育的獨特魅力與精神內核。

【糾錯】 【責任編輯:解冰昕】